1958年,莫斯科世界和平大會閉幕後,郭沫若、宋慶齡同機回國,在閑談中郭沫若說:“定陵地下宮殿打開了,你不去看看?”
“怎麽?地下還有宮殿?”宋慶齡問。
郭沫若把定陵發掘的前前後後告訴了她,引起了她的極大興趣。
回到北京不久,在發掘委員北京市副市長王昆侖陪同下,宋慶齡來到定陵。
她緩緩地走下臨時木梯,進入地下宮殿,全不顧腐黴氣味、寒冷潮濕,一處一處、一殿一殿,看得特別仔細。她用雙手撫摸著石牆石門,讚不絕口地說:“中國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太偉大了!”
宋慶齡在定陵明樓聖德碑前。前排右起:朱欣陶、宋慶齡秘書鬆之、宋慶齡、王昆侖(劉精義提供)
這時,她的大衣一角不慎沾染了石牆上一點水漬,隨行的攝影記者侯波女士隨手拿出手帕,想為她擦拭一下。
“不必擦了!在這文化殿堂裏,我能沾染一點水澤,也算是幸運吧!”她微笑著,覺得到處是珍寶。
走出地宮,她興致不減,又坐在木板房內看出土文物,聽趙其昌講述定陵曆史、發掘過程和文物出土情況,還不時地提出一些文物的研究、考證問題。她問得很多,聽得很仔細,趙其昌隨口說:“萬曆皇帝建造了陵墓,他死了,把‘文化’留給了我們。”她不同意,微笑著搖搖頭說:
“不!文化不僅僅屬於我們,它高於民族,屬於人類。”
臨行前,她順手拿出一枚世界和平大會的紀念章,別在趙其昌胸前,親切地握著趙其昌的手:“你們很辛苦,為發掘中華文化作出了貢獻,謝謝你們。”趙其昌挺直腰肢,深深地鞠了躬,說:“謝謝副主席的鼓勵。”作為最高的獎賞,他把這枚金光熠熠的紀念章視為珍寶,珍藏至今。
十三陵水庫建設**中,陳毅副總理帶著外交部的官員,在水庫緊張勞動之後也來到定陵。看完了出土文物、地下宮殿,和同事們圍坐在柏樹下的石條上休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