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夜。
宋巡撫在等人。
他不知道那人何時會來,更不知那人會不會來,但他靜坐於高燭美姬之間,心髒在怦怦急跳。
於是他命令姬妾高歌起舞,燭火明亮如晝,輕紗飛**,銀鈴聲聲。宋有杏端坐於大堂中央,攤開玲瓏酒杯與重重案牘,一邊賞舞喝酒,一邊執筆修《良史》。
他可真是個傳奇。宋有杏想著那人,在草稿上寫:
杜路,字行之,良朝大將。十六歲披喪掛帥,奔赴塞北。十八歲驅敵千裏,一戰揚名。十九歲擊垮北疆草原七部聯盟,追斬可汗,迫胡人為城下之盟,退雁門關三百裏外,永不再犯。二十一歲權傾朝野,扶持少年哀帝,執掌金印虎符。收西蜀,滅東梁,聲動天下,世稱“風流兵書,公子小杜”。
越看越不像真的。宋有杏想了想,提筆補充:
生於富貴權勢,長安杜家嫡長孫。
新朝裏,還有多少人記得長安杜家呢?宋有杏輕歎一聲,用朱筆小楷在下麵注道:
韋、杜為良朝開國之大族,顯赫三百年。韋家世代相門,蔭庇相接,把持朝政。杜家出身關隴,開國大將軍杜預指揮中原統一戰爭,晚良大將軍杜佑抗胡保國五十載。當是時,韋、杜子弟聚居長安城南,漸成韋曲、杜曲,廣廈接天,園林豪奢,時稱:“城南韋杜,去天尺五。”
宋有杏換回大筆,接著寫:
二十一歲平黔,被陷。部將趙燕帶兵來救,趁機叛變,偷襲於深山中,暗殺之。
他寫不下去了。
他連忙把這行字抹掉,抹成一片漆黑墨點。
當年、當年背叛杜路的部將趙燕……正是當今聖上趙琰!
小杜權傾朝野,手握金印虎符之時,趙琰還是杜路親手提拔的、最親信的部將。數年軍旅中,兩人同生共死,可謂刎頸之交……
他不敢寫下去了。
他必須時刻提醒自己,他是大定的史官,在修前朝史,而杜路是個曾謀亂大定的叛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