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花與藥

7 亂墳崗

黎明時分,天色蒙蒙發亮,呼嘯的北風挾卷著雪塵,叫人睜不開眼。

丁老頭每天清晨都到亂墳崗一帶來碰運氣,管理員因為是他的老鄉,便也睜隻眼閉隻眼。與平日裏一樣,他在垃圾山上靈活地跳來跳去,翻找值錢的垃圾,諸如鐵皮、銅絲、玻璃瓶、斷腿的家具之類的。當他發現自己今天運氣不佳後,又拖著麻袋,走向了亂墳崗。

亂墳崗上停放了一具具無名屍。一張草席,一塊白布,便等著入土了。這幾年戰亂,大量無名屍由蘇州河運到這裏,因為無人監管,風吹日曬,腐爛發臭。政府不得不撥款,每隔三日就把無人認領的屍體挖坑深埋。

因為屍體大部分是患病不治的窮人,所以一般人擔心傳染,不敢接觸。丁老頭正是占了這個便宜。上個月,他竟從一個老婦人的胸口摸出了一隻銀鐲子。

而此刻的場景,連他也嫌惡起來。前天的暴風雪把覆蓋屍體的白布都刮走了。昨天氣溫回升,雪開始化了,到處都是滑溜溜、濕答答的。亂墳崗上一片狼藉。

他站在亂墳崗上,眺望不遠處的陰陽街。

陰陽街以前叫作東新村。最初,隻是一個百餘人的小村莊,叫小辛莊,一麵是大片的農田和蘆葦**,另一麵是垃圾場和亂墳崗。民國十五年起,蘇州河南岸興建了不少工廠。流離失所的窮人和來滬謀生的農民陸續在小辛莊附近搭棚建屋。後來住戶越來越多,流氓、逃犯、劫匪……都棲身此處,已壯大到一萬多人。因為旁邊就是亂墳崗,民宅和墳塚一街之隔,死人與活人同住,當地人便稱之為“陰陽街”。

那一片通向天邊的棚戶區,在得了白內障的丁老頭眼中,就像一大群貼著地麵低飛的黑壓壓的馬蠅。他寬慰地想,他在其中有一個小小的孤獨的家。

即便那隻是個一米高的草棚,並且被前天的暴風雪摧毀了一半,但那畢竟是他每晚都會回去的地方。他很可能會死在那裏,腐爛生蛆,很久不被人發現。但在人死後,還有什麽是重要的呢?他更在乎能在牙齒掉光以前,吃上一個熱乎乎的肉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