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無聲尖叫:101宗大案要案記實錄(第二季)

托兒所殺嬰女魔頭:為牟利,她殺了400多名嬰兒

“嬰兒農場”,這個詞最早出現在英國的維多利亞時代,是那些以少量費用收養父母不想要或無法照顧的孩子的地方的統稱,這種機構一般都是由個人開辦,並不需要什麽憑證,本質上來講,這就是一個營利性孤兒院。這種機構聽起來好像很安全,可實際上這個行業產生了無數的連環殺手。

1896年3月的一天,英國切爾滕納姆的一家報紙上刊登了一條這樣的廣告:“現尋找一位可敬的夫人收養我的小孩。”在維多利亞時代的英國,這是一個可悲的普遍要求,未婚母親的生活在那時特別艱難。發布廣告的是25歲的伊夫琳娜-瑪蒙,她在1月份剛剛生下了一個名叫多蘿絲的女兒。伊夫琳娜是個來自農村的虔誠信徒,現在正在一家古老的馬車旅館的酒吧裏擔任女招待,憑借美麗的金發、豐滿的身材和敏捷的反應,她在男性顧客中很受歡迎,很快,她和一位年輕、英俊的男客人發生了關係,之後就發現自己懷了孕,但孩子的父親已經聯係不上了。

雖然她很愛自己的孩,但她也清楚自己根本沒有時間來撫養她。於是她不得不為多蘿絲找一個寄宿家庭,用那當時的話來說,就是找人收養,這樣自己才能繼續工作,以便在有能力照顧她之後將其接回。這在當時那個最有效的“避孕”手段還是墮胎的年代,是廣大工人階級女性的普遍做法,因為墮胎風險實在太大,大部分人都會選擇生下孩子後遺棄,實在舍不得的就會將孩子送養並支付一定的費用,以此來保證孩子會得到適當的照顧。這種送養也分為暫時的和完全的,前者需要在固定的時間內支付費用,後者則是一錘子買賣,給“養父母”一筆撫養費後就再也不需要交錢了。很快,伊夫琳娜就在報紙上自己的廣告附近看到了這樣一則告示:“我們是還沒有孩子的已婚夫婦,有一座漂亮的鄉村宅邸,現願意收養一些健康的孩子,撫養費隻需10英鎊——哈丁夫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