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眼前這部盜墓電影演至**,觀眾們紛紛全神貫注的時候,我卻悄無聲息的離開座位。
大熒幕播放著的是當下最火熱的電影,摸金校尉,剛上映就一度掀起了全民熱議的靈異奇詭的盜墓熱潮。
但和我認知中的盜墓卻相差十萬八千裏。
事實上,我也承認,曆史上的摸金校尉卻有其事。
三國時期,為彌補軍需不足,欲爭霸天下的曹操冒天下之大不韙帳下設立了摸金,發丘兩個官職,就是為了求取地下寶藏,專司盜墓取財,補貼軍餉。
甚至後來,袁紹討伐發檄文的時候還專門以此事給曹孟德扣過鍋,後者並未否認。
後來盜墓分為四門發丘摸金,搬山卸嶺。
至於我白飛為什麽會知道的這麽清楚?因為我白家祖上就是摸金門的傳人!
通俗易懂的說,我們家自打有記錄起,祖上幹的就是摸金倒鬥這一行的買賣,是地道的土夫子,盜墓賊。
但其實這並不算啥稀罕事。
往前數三十年,天底下也亂的很,大國初定那會,遠沒有現在這麽安逸太平。為求一口吃的,三百六十行都卯足了勁兒想在這人間掙命。
有本事的刀口舔血,占山為王。
沒本事的小偷小摸,餓極了樹皮觀音土,保準一個比一個吃的開心,那年月能活一條命就是天底下最大的事兒。
後來不是有什麽三教九流的說法嗎?
就是從那時候演變過來的,指的啊,就是憑各自能耐混口飯吃的行當,有名有號的叫得響,都是門檻子內頂破天的爺。
而我們老白家,幹的就是土裏頭蹦躂的買賣,那也算在江湖上有名有姓的了。
不過到了九零年,我們家就金盆洗手不幹了,一是因為管得嚴,上邊重視,明麵兒上的官盜多了起來。
這二則是我爹和我爺丟了一條命進去。
那會兒我隻收到一張血字條,白家後人永不摸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