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旦所有的人都放鬆了警惕以後,晉國會走向何方?
鍾離沒有去想這麽多,他隻是在盡力擴大養豬場的規模。房安也懶得去管了,那麽多大臣都靠養豬發財,隻有自己像個傻子一樣孤軍奮戰,提出不同的意見,甚至還提出要關閉養豬場。
結果得罪了大批的人,甚至連自己投靠的主子都對自己有意見了。斷人財路如殺人父母,為了自身和家小安全,房安也看開了,這晉國又不是自己一個人的,何必操那麽多冤枉心?
所以,房安也以自己妻子弟弟的名義投資了一個養豬場,反正飼料現成,豬仔有商人供應,出欄的豬有回購的商人在養豬場門口等著回收。
經過三輪大回購的考驗,這些回購商人已經擁有了良好的信譽,大家都相信這些商人能公平且高價地回購出欄的成豬。
根本不需要技術,也毫無風險,自己為什麽不能投資賺點小錢?
所以,房安也開開心心地投資了養豬場。
養豬能賺錢,甚至有了規模後還能發財。
這種快樂的情緒充斥並影響著晉國的每一個人。
上層的貴族老爺出錢,底層的老百姓出力,得到的利潤貴族老爺們拿走絕大部分,手指頭縫裏麵漏一點給老百姓當做工錢。
可就這貴族老爺手指頭縫裏麵漏出來的一點點利潤,就比老百姓在田地裏麵辛苦勞作一年的收入還要多。
對比種田的辛苦,對農人來說,養豬簡直不要太輕鬆。
農人沒有長遠眼光,自然也不會考慮什麽糧荒問題。他們在養豬場做工,拿到工錢,到糧店裏麵買糧食就可以填飽肚子。
甚至,能吃到飽飯的次數比種田要高許多。
那麽,你猜農民會怎麽選擇?
毫無疑問,大量的勞動力進入了各個養豬場做工,至於田裏的莊稼,嗬嗬,誰愛伺候誰去伺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