屋子裏飄滿了茶香,比往日更濃鬱一些。
杜豐稔前後的巨大反差,拉足了我們的期待感。
“其實,煤雕手藝的傳承,是一段畸形的發展史。”
我們三人坐成一排,認真聆聽著。
雕刻的工具和手法,一共就那麽幾種。但是,那些技藝精湛的前輩,為了獨樹一幟,刻苦鑽研其中的某一種,達到登峰造極的地步。
而這種顯赫的成就,有了傳承的可能。煤雕也分成了幾大派係,都以姓氏區分。那些前輩的聲名,得以在後世傳承下去。
後輩們,根據先輩教導,世代傳承,從沒有人產生過疑問。
林子明,一個天生反骨的繼承者,產生了巨大的困惑。
為了打破這樣的格局,他廣泛涉獵各家所長,並希望創造出一件震驚整個行業的完美作品。
雕刻的對象,有很多,但是人體骨骼雕塑,是最容易吸引眼球的。
這個領域,人們無法找到足夠的素材,所以大部分人選擇了另尋他路。
而林子明,把這當作了,他計劃的第一步。
可是,這樣的計劃,觸碰到了很多人的利益。
他在行業之中,被推到了邊緣地帶。
那些跟隨林子明的人,不得不選擇了退出。
周旭,也就是周明,是唯一一個,能和林子明一樣倔強到底的人。
他將旭改為明,完全是出於對林子明的崇敬。
周明拜入杜豐稔門下,是在林子明去世之後。
這些年,杜豐稔慢慢明白了周明所思所想,可對人骨骨骼雕塑的看法,從來沒變過。
杜豐稔知道,文化的革新,是一個人,與一群人的抗爭。而這種愚蠢的行為,除了給自己帶來麻煩,幾乎沒有成功的可能。
他想通過自己鮮明的立場,讓周明放棄那個荒唐的計劃。
可是,結局已經說明,他做的一切並沒有奏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