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風中隱隱夾雜著雷鳴。
但如果你仔細分辨,就會發現雷聲其實是旗幟漫卷的聲音。
數百條戰艦上,近萬麵龍旗在迎風飛舞。站在船頭望去,它們上接碧空,一望無際,把海水都映成金燦燦的顏色。
這是一支由三百餘艘戰艦組成的龐大方陣,首尾相接綿延十餘裏,隻有海洋才容得下如此浩大的聲勢。
寶船——也就是鄭和的旗艦位於方陣中央,在那如山嶽般高聳的甲板上,站立著三千餘名大明甲士。他們是久經沙場的精銳之師,為了大明的榮譽可以死不旋踵。
同時,寶船還用船身兩側共計一百二十八門火炮,以及厚達七寸的包銅船甲宣示著自己的威力。尋常艦船隻要輕輕一碰便會傾覆在船底。
經過數日航行,這支無敵艦隊終於來到九節島與盤龍礁連線正中的海域。
按照命令,他們大張旗鼓,為的就是引起敵人的主意。
敵人果然沒有讓他們失望。
人們看見湛藍的海平線上忽然迸射出一點銀色的光芒,像星鬥般越來越亮。片刻後,在銀星下方,千萬片白帆如流雲升起。他們是以蘇門答臘國為首的十七國聯軍。
傳令官向鄭和稟報:“大人,敵軍大小艦船不計其數,正向我軍駛來。”
鄭和麵無表情的點了點頭:“知道了。”
這時敵軍越來越近,人們終於發現那銀星竟是尊鍍銀的白鳥像,高懸於雷鳥號主桅的頂端。它後麵艦船的影子重重疊疊,似密不透風一般。粗略估計,數量竟不亞於大明。
蘇門答臘國南洋霸主的地位果真名不虛傳。
鄭和道:“排開陣勢,準備迎敵。”
隨著一聲令下,驟然間鼓聲大作,號角連天,艦隊由方陣變成楔形。這是進攻的姿態。
寶船底部的一節船艙裏,沈鑒、鐵牛和托拉納三人正通過舷窗觀看外麵的動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