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知行合一王陽明(全五冊)

一、人人皆可為堯舜

有一天,弟子王汝止外出歸來。

王陽明問他:“一路上都見到了什麽?”

王汝止平靜地回答:“我看到滿街的人都是聖人。”

王陽明笑笑,說:“你看滿街人都是聖人,他們看你也是聖人。”

二人正在心照不宣地相視而笑,又一叫董蘿石的弟子慌慌張張地從外麵衝進來,神秘兮兮地對王陽明說:“我今天看到一件大奇事啊!”

王陽明問:“什麽稀奇事?”

董蘿石激動地直搓手:“我看到滿街人都是聖人!”

王陽明笑笑,故作不屑:“這算什麽稀奇事,再正常不過。”

“滿街都是聖人”之典來自於朱熹。朱熹當年在泉州看到當地濃鬱的宗教文化氛圍後,不禁大發感慨地說出“此地古稱佛國,滿街都是聖人”的讚語。

“聖人”這種稀世珍品很難得,如果不了解王陽明的心學精髓,肯定會認為他和兩位弟子都精神錯亂而說胡話呢。滿街都是聖人,意為人人都是聖人,這種話語,王陽明說得很多。

他曾在一次講學間隙對弟子們說:“人人胸中都有個聖人,隻是不自信,又不肯努力,所以埋沒了這位聖人。”

弟子們唯唯。

王陽明看著一位弟子說:“你胸中有個聖人。”

這名弟子馬上站起,慌張得很:“不敢。”

王陽明叫他坐下,笑著說:“眾人皆有,你怎麽就沒有?天下萬事都可謙虛,唯獨這事不可謙虛。”

該弟子笑著接受。

王陽明掃視眾弟子,先誦了自己的一首詩:“個個人心有仲尼,自將聞見苦遮迷。而今指與真頭麵,隻是良知更莫疑。”

然後他又語重心長地注解道:“人皆有良知,聖人之學,就是致此良知。自然而致的是聖人,勉強而致的是賢人,不肯致的是愚人。雖是愚人,隻要他肯致良知,就和聖人無異。此良知所以為聖愚之同具備,而皆可為堯舜者,以此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