啟動資金五十萬兩,兩艘寶船滿載著大明朝貨物也滿載著我的希望出發了,祝鄭泰好運,也祝我大明好運。群臣看著船隊出發議論紛紛,是啊,朝廷經濟這麽緊張,這兩艘寶船加上貨物就耗費了八十萬兩,還不算這兩船上水手的日常開銷。更奇怪的皇上看著這船出發時居然眼中含滿眼淚,不像是心疼錢,那到底是為什麽呢?
兩艘船,連同水手、管帶、錦衣衛差不多四百人,帶著朱顯波和大明的夢想起航了。出海那天朱顯波又率眾臣到天津送行,船隊一路南下,到杭州裝貨,再前往東亞各主要港口。按照朱顯波的想法,先從杭州收集些江南特產去李朝換人參、大阪清酒、長崎的玳瑁甲,那霸的砂糖,互為補缺,這生意隻賺不賠,而且行程又短,適合快速聚財。
“皇上,鄭泰的船隊一定能賺錢嗎?”張瑞圖很關心收支平衡。
“給他們點時間,一定能賺錢的。而且是賺大錢,你要全力支持工部和科技部的開支。”朱顯波知道張瑞圖也為難。
一個月後鄭泰來信,貿易很順利,希望皇上多造寶船,大阪等地對我朝陶瓷、蠶絲、茶葉等十分喜歡,請皇上多多安排貨源。這小子和鄭和差不多嘛。並給我運回來五萬兩白銀。大明之福,我崇禎之福啊。於是下令工部繼續造船,新科進士吳海建赴臨沂杭州等地籌集貨源以供鄭泰之需。
另一方麵,命徐光啟選派人手前往景德鎮和杭州,開起來國有織造局和陶瓷局,賴敬楓負責織造局,繆六平負責陶瓷局,兩局編製還是歸工部,貨物不能光從民間收集,一是不能保證數量,二也質量不提高很難持續吸引外國客戶。幾名新科進士的任用卻在群臣之間引起了熱烈的討論,皇上是不是大才小用來,國家棟梁全派去為鄭泰的船隊服務了。
一時間杭州熱火朝天,為了滿足航運需要,工部也開始在杭州擴建起碼頭來。朱顯波隱隱看到了源源不斷的黃金白銀朝自己招手。同時為了降低貨源過剩的風險,朱顯波準備陸續籌建或擴建沂州、泉州和澳門的碼頭,分別收集大豆、大黃和季節性的荔枝銷往台灣、日本和朝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