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皇太極的逃離,朝鮮並入大明帝國的版圖,大明子民經戶部初略統計近一萬萬,頭疼啊,這麽大的一個國家,這麽多人口,朱顯波自接手以來,可謂人口多底子薄啊。要想盡辦法減少農業人口,增加手工業者和商人的比例才行,隻有這樣老百姓才能真正富裕起來。
還好我大明君臣同心,尤其是建貞朱顯波英武神明,如此再堅持十幾年必將成為一代聖君,甚至前無古人,這是禮部尚書黃鳴的原話,最近隨著三場戰事的大勝,想要超朝臣們不拍馬屁真的很難。
但朱顯波深深的知道,遠未到休息的時候,台灣還在荷蘭人手裏。數百萬同胞遭受外族的殖民,每每想到這裏,真是心如刀割啊。
而朱顯波當然也想盡快解救同胞於水火,但大明的國防形勢不允許。尤其是西邊和北邊,北麵的瓦剌部落這幾年已經把韃靼部落給吞並了,與大明有幾千公裏的相鄰邊界線,雖然瓦剌一直宣稱臣服於大明,臣服這東西最虛了,簡單就是不想打架就送點禮,那天沒錢花了就搶回來的關係。
北方的瓦剌強盛已久,情報顯示如今瓦剌分為四大部:準噶爾、和碩特、杜爾伯特、土爾扈特。17世紀初,準噶爾部強勢控製天山南北,土爾扈特部西遷到伏爾加河沿岸,和碩特部又在固始汗率領下遷到青海。
更何況河套、甘肅一帶經常有蒙古騎兵侵擾,他們長期本奔襲,掠走錢糧和女人。弄得陝甘總督洪承疇是焦頭爛額。前幾年是有起義軍盤踞,最近幾年洪承疇數次上書,要求朝廷出擊瓦剌,痛擊蒙古各部,以保護三邊子民。朝中諸多大臣也開始附議,但是我明白,蒙古人以遊牧為主,居無定所,很難圍而殲之,如果蒙古騎兵趁我大軍出征,長途奔襲長安或者京城,可能損失會更大。
養兵千日,用兵一時。該王拓和他的錦衣衛出馬了,自從王拓晉升一品後,朝中大臣諸多非議。認為我任人唯親。但王拓堅持了下來,我也堅持了下來。王拓更是暗中拚命使勁培養錦衣衛,而我對他的錢糧開支從來就是有求必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