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揚帆大明

第129章 多管齊下

在收服亦力把裏的問題上,朱顯波和張蕾、周濤等人達成了共識,畢竟他們是穿越過去的人,知道民族和解和軍事壓力的重要性。對於蒙古,隻要不出現一個強大的統一的部落,那蒙古就是大明的,而亦力把裏則不同,他們的民族習慣與蒙古相差甚遠,與大明也相差不少。隻能靠滲透,同化和教育了,當然必要的軍事威脅還是要的。

而且想要徹底降伏一個少數民族或者說強化政治統治,文化的認同和習俗的磨合也是必要的,因此移民也許是最簡單粗暴而有效的辦法。這一點,朱顯波是後世人,當然不會錯過這麽耗的機會。

於是,朱顯波下令在陝西、河南、山西等地招募大量的願意前往農墾居民,每人朝廷補助十五塊銀元。先行到陝西軍營訓練五個月,然後開赴甘肅邊疆,前後共三批六萬人美其名曰墾荒,人員到位後朱顯波救讓哈密總兵安排軍墾和發放朝廷補助,當然更重要的是讓哈密駐軍做好治安管理工作,要防止外地騷擾,也要做一部分巡捕、衙役的工作,為了應對源源不斷的民眾,朱顯波下令洪承疇從陝西抽調一萬人增援哈密。一時間,哈密衛人頭攢動好不熱鬧。

同時各省政府不斷鼓勵內地居民向東北西北移居,條件確實很誘人人,地廣人稀,前三年還不收賦稅四到六年間賦稅減半。很快大明掀起了向東北西北大挺進的熱潮。

很明顯那些受過訓練的六萬墾荒先鋒是朝廷的預備役,戰時隨時可以召集起來,而平時的農業生產過程中也采用軍隊化管理。朱顯波想有個三五年得滲透,應該足以掌控亦力把裏。如果到時候還有小股反抗勢力,那麽這些預備役再加上朝廷派遣京軍征伐就要容易得多。

當然,想要同化少數部落,人數上必須占到一定的優勢,先穩固哈密,再逐步從中原移民到南疆北疆,數以十萬、百萬計算的大明子民在當地紮根之後再設置行省派遣布政使,或者軍政統管的總督,到時候大明朝的西北方將逐步得到鞏固,一個真正意義上的陸權大國,那時候才稱得上大明帝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