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揚帆大明

第144章 收複台灣(3)

朱顯波帶領大明軍隊勝登陸,包圍了赤嵌城荷軍,並割斷了赤嵌城與台灣城之間的聯係。當時,坐鎮赤嵌城的荷軍司令官描難實統帥下兵力約400人,龜縮在台灣城中的荷蘭侵略軍長官揆一屬下兵力約有1100人,戰艦和小船各兩隻。荷軍兵力雖弱,但氣焰囂張侵略者狂妄叫囂“二十五個中國人合在一起還比不上一個荷蘭兵”,“隻要放一陣排槍,打中其中幾個人,他們便會嚇得四散逃跑,全部瓦解”。

荷蘭人沒錯,他們對自己的洋槍有信心,但是他們不知道朱顯波也有那玩意,而且有很多,射程也不差,因此荷蘭人的失敗似乎一開始就注定了。朱顯波聽到當地老百姓傳出的荷蘭人吹牛時,得意的笑了,情報啊,荷蘭人還是輸在情報上。

揆一妄圖憑借其船堅炮利和城堡堅固,分三路向明軍實施反撲:一路分戰艦向停泊在台江的中國船隻進攻,一路由貝德爾上尉(又名拔鬼子)率兵2400人抵抗從北線尾登陸的明軍,一路由阿爾多普上尉率兵力200名乘船增援赤嵌城。我軍從禾寮港登陸紮營後,即遭到赤嵌城荷軍的炮擊。

同時,荷軍又放火焚燒馬廄、粟倉。於是派傷不起等率軍前往看守堵禦。接著,調整了部署:命令穆友前、龍康仔率領統船控製鹿耳門海口,以便接應第二梯隊登陸;令宣教前鎮陳澤率兵防守北線尾一帶,以保障主力側後安全,並置台灣城荷軍於腹背受敵的境地,另派兵一部監視台江江麵,切斷赤嵌城與台灣城的聯係,為從海、陸兩麵打敗荷蘭侵略軍的反撲作好了準備。

三月初三,在北路發生了北線尾陸戰。北線尾是一個不到一平方公裏的沙洲,南端與台灣城相對,北端臨鹿耳門航道。荷軍貝德爾上尉趁我軍剛剛登陸,率領2400名士兵,乘船沿台江岸邊急駛北線尾,上岸後即分兩路向明軍反撲。貝德爾指揮荷軍以12人為一排,疏開戰鬥隊形放排槍,逼近明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