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揚帆大明

第145章 收複台灣(4)

鑒於台灣城城池堅固,強攻一時難以得手,為了減少傷亡,進一步做好準備,朱顯波決定采既“圍困俟其自降”的方針。一方麵派遣傷不起率兵紮營台灣街圍困荷軍,一方麵把各鎮兵力分駐各地屯墾。同時前往高山族人民聚居的四大社(新港、目加溜灣.肖壟、麻豆,均在今台南縣)進行巡視,受到當地人民的熱烈歡迎。

同時不斷的從福建用船運送步兵前往台灣,以期全麵肅清荷蘭餘毒。也防止荷蘭人從印度洋支援過來。

五月二日,明軍軍第二梯隊6000人在唐寧波等將領的率領下,乘船20艘抵達台灣。明軍軍的兵力得到加強,供給得到補充後,從五月五日開始,在所有通向城堡的街道上都築起防柵,並挖了一條很寬的壕溝,圍困荷軍。朱顯波又三次寫信勸揆一投降。揆一仍幻想巴達維亞會派兵增援,拒絕投降。

“皇上,讓臣做先鋒攻城吧。”後來的唐寧波主動請纓。

“唐將軍,既來之則安之,朕來了幾個月了都不急呢,將來有你立功的地方。替朕多想想破城之策吧。”

“微臣明白。”這海路結合戰,唐寧波也不怎麽有把握,既然皇上有計劃,就按計劃進行吧。

朱顯波在等荷蘭人投降,情報工作也沒停下,一方麵是把真實的戰報放給荷蘭人,另一方麵是散布謠言,大明將傾全國之力圍困荷軍至彈盡糧絕,當然更主要的是看看是否荷蘭人真有支援。

五月二十八日,荷蘭殖民當局得到荷軍在赤嵌城戰敗和台灣城被圍的消息後,匆忙拚湊了7000名士兵、10艘軍艦,由雅科布•考烏率領,經過38天航行,於七月十八日到達台灣海麵。

他們見明軍戰船陣容雄壯,躊躇不前,加之風浪很大,在海上停留了將近一個月之後,才有5艘戰船在台灣城附近海麵碇泊。其中“厄克”號觸礁沉沒,船上士兵被我軍俘虜。從俘虜口中得知荷蘭援軍兵力情況後,加緊進行圍城和打援部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