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廷授予蒙古封建主王公爵位,任命為劄薩克(旗長)。劄薩克世襲,根據清廷的規定和法令處理旗務,並接受清廷的監督。劄薩克之下設協理台吉、管旗章京、梅倫、筆帖式等僚屬,協理旗務。旗內的土地和屬民由劄薩克支配,旗下設佐,為基本軍事單位,每佐設佐領一人,轄旗丁一百五十人,在旗劄薩克領導下,審理丁冊,征收稅課,排解糾紛,傳遞信件及征發人丁。佐領之下設驍騎校、領催,協助位領辦理軍政事務。每六佐複設一參領統轄。在佐之下,每十戶設一什長,為最低一級行政單位的管理人。清統治者為了不使旗劄薩克享有獨立權力,訂出會盟製度,在旗之上設盟,合數旗而成。盟不是實質性的管理單位,隻是一種實行監督的組織,一般不設辦理盟務的衙門。隻是在盟內各旗會盟時“簡軍實、閱邊防、理訟獄、審丁冊”。盟設正副盟長各一。每3年會盟一次,各盟均有固定的會盟地。盟長由理藩院於盟內各旗劄薩克中選人賽清帝任命兼攝。盟長的主要任務是充當會盟的召集人,不能直接幹預各旗內部事務,也無權擅自發布政令,隻是對各旗劄薩克起監督作用,並充當旗劄薩克與清go-vern-ment的中間人。蒙古舊有的部,隻在名義上保存下來,不具有任何行政職能。封爵為:
1親王
2郡王
3貝勒
4貝子
5鎮國公
6輔國公
7劄薩克台吉
8一等台吉(塔布囊)
9二等台吉(塔布囊)
10三等台吉(塔布囊)
11四等台吉(塔布囊)
12固倫額駙
13和碩額駙
14郡主額駙
15縣主額駙
16郡君額駙
17縣君額駙
外蒙古四部:土謝圖汗,賽音諾顏,車臣汗,紮薩克圖汗,下轄旗八十六個,計:土謝圖汗部20旗,屬汗阿林盟;三音諾顏部22旗,厄魯特2旗,屬齊齊爾巴克盟;車臣汗部23旗,屬克魯倫巴爾和屯盟;劄薩克圖汗部18旗及輝特部1旗,屬劄克必拉色欽比都哩雅諾爾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