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明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於謙北京保衛戰

根據敵我雙方的軍事力量和也先的氣焰,於謙估計,也先一定不會就此罷兵,他向景帝慷慨泣奏說:“也先得誌,留住大駕,勢必輕我中朝,長驅深入,不可不預為計。前各營精銳,盡遣隨征,軍資器械,十無存一。應當趕快遣官四出,招募官舍餘丁義勇,集合附近居夫,用他們換下沿河漕運官軍,而讓這些漕運官軍全部隸歸神機營等,操練聽用。並令工部齊集物料,內外局廠晝夜加工,製造攻戰器具。京師九門,宜派都督孫鏜等人帶領士兵,出城守護,列營操練,以振軍威,並選派給事中、禦史等官,分出巡視,勿致疏虞。遷城外居民於城內,隨地安插,避免瓦剌兵的擄掠。通州壩上倉糧,不可丟棄以資敵寇,令各官自行到倉支取月糧,方為兩得。至於軍旅之事,臣身當之,不效則治臣之罪。”他的這些建議,切實可行,措置有方,景帝都采用了。

十月,也先挾帶英宗,攻破紫荊關,明朝守將戰死。也先麾軍入關,直指北京城。麵對強大的敵人,主將石亨主張盡閉九門,堅壁以避敵鋒。於謙堅決反對,他說:“敵人氣勢囂張,而我為何又先示弱,使其更加輕視於我?”他分遣諸將列陣於九門之外,下令盡閉各城門,以示明軍誓與京城共存亡的抗戰決心。他把自己安排在北麵的德勝門外,和石亨一起,抵擋敵人的正麵進攻。部署已定,於謙傳令九門:“臨陣將不顧軍先退者,斬其將;軍不顧將先退者,後隊斬前隊。”於是,將士人人效命。於謙本身戴盔披甲,親臨戰陣巡視指揮,以自己的行動激勵將士勇敢作戰,保衛首都。十月十三日,瓦剌軍攻德勝門。於謙令石亨帶兵埋伏在民間空屋裏,然後派數騎誘敵。瓦剌1萬多名騎兵追擊進入埋伏圈後,一聲炮響,伏兵四出,火器齊發,瓦剌軍人仰馬翻,大敗而逃。也先的弟弟孛羅和瓦剌的平章卯那孩都中炮身死。瓦剌軍轉攻其他城門,同樣受到明軍的堅決抗擊。在德勝門北麵土城的戰鬥中,明朝軍民配合作戰,使瓦剌軍又吃了一個大敗仗。當明軍和瓦剌軍在激戰時,土城老百姓紛紛爬上屋頂,以磚石為武器,鋪天蓋地般地投擊敵人,喊殺聲震天動地。兩軍相持了五天,瓦剌軍四麵楚歌,連戰皆敗。也先本想擁著明英宗,逼明朝城下議和,撈取金銀財物,沒想到一個子兒也沒撈到,反倒損失了許多人馬,又聽說明朝的各路援兵快要到了,恐怕歸路被切斷,於是,又擁著明英宗匆匆撤圍西去。於謙指揮軍隊乘勝追擊,奪回了瓦剌沿途擄獲的許多百姓和財物。北京保衛戰取得了輝煌的勝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