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明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張居正改革

● 概況

張居正(1525—1582年),字叔大,號太嶽,湖北江陵人。隆慶元年(1567年)入內閣,隆慶六年(1572年)為內閣首輔。其為內閣首輔時,隆慶皇帝已死,新即位的萬曆皇帝年僅十歲。張居正是中國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自出任內閣首輔,先後執政十年,盡力輔佐小皇帝,以天下為己任,實行各種改革,比較重要的有下列幾項:

整頓吏治 在整頓吏治方麵,張居正提出有名的“考成法”,規定六部、都察院各衙門,凡屬應辦的公事,都要根據事情緩急,立定期限辦理,設置文簿登記存照,依限辦完注銷。又另造文冊二本,一本送六科(六部的監察機關)備注,實行一件,注銷一件;一本送內閣查考。若地方撫(巡撫)、按(巡按)行事遲延,則部院糾舉;部院注銷文冊有弊,則六科糾舉;六科奏報不實,則內閣糾舉。明朝本有考核成憲,但年久因循,虛應故事,已成空文。張居正的為政方針是:“尊主權,課吏職,行賞罰,一號令”和“強公室,杜私門”。考成法實施以後,法必遵行,言必有效,一時大小官員皆不敢玩忽職守,一切政令“雖萬裏外,朝下而夕奉行”,往昔因循苟且之風為之一變,行政效率大為提高。

整飭邊防 在整飭邊防方麵,張居正支持王崇古的建議,改善同蒙古的關係,封蒙古俺答汗為順義王,命名其城為歸化城(今呼和浩特),並在大同等地設立茶馬互市,與蒙古進行貿易。又調抗倭名將戚繼光鎮守薊門,用李成梁鎮守遼東。俺答受封以後,約束各部不來犯邊,於是西北邊塞安寧,二十餘年沒有戰爭。戚繼光在薊門十六年,因受張居正倚重,得以展布才能,經營規劃,守備強國,邊境無事。李成梁在遼東屢戰卻敵,多所立功,至封伯爵。

興修水利 在興修水利方麵,張居正用治河專家潘季馴治理黃河、淮河,使河水不再入淮,大大減少了水災,保障了農業生產,多年棄地得以變為良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