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金崛起
肅慎—挹婁—勿吉—靺鞨—女真
滿族是個曆史悠久的民族,他們世代居住在南起長白山地、北抵外興安嶺、西自黑龍江上遊和嫩江兩岸、東達海濱及庫頁島這片遼闊富饒的“白山黑水”地區。三千多年前的肅慎人便是滿族人的祖先,當時肅慎是西周東北邊境上的一個部族,以後肅慎人相繼改稱挹婁、勿吉、靺鞨。唐開元元年(713年),朝廷在粟末地區設置忽汗州,授粟末部首領大祚榮為忽汗州都督,並冊拜為左驍衛大將軍、渤海郡王,此即史稱的“渤海國”。
五代起,靺鞨改稱女真。947年,契丹建元大遼,遼對東北地區的女真管理十分重視,把女真分為兩部分,開原以南稱“熟女真”,開原以北稱“生女真”。12世紀初黑水靺鞨的後裔,生女真完顏部的傑出領袖阿骨打於遼天慶四年(1114年)興兵伐遼,第二年建國大金,定都上京。1141年,金迫使南宋訂立“紹興和議”,以淮河為宋金的分界線,直至1234年,金被蒙古滅掉。
建州三衛和海西四部
明初,女真分為三大部:建州女真分布在牡丹江、綏芬河及長白山一帶,海西女真分布在鬆花江流域,“野人”女真分布在黑龍江和庫頁島等地。建州、海西、“野人”三大部之間及其內部,不斷發生互相兼並和掠奪戰爭。建州、海西女真為了躲避“野人”女真的侵擾,於明初逐漸向南遷移。
洪武五年(1372年)前後,建州女真胡裏改阿哈出部率眾沿牡丹江南進,遷徙到圖們江以北,琿春河以西居住。永樂元年(1403年),明廷在胡裏改部住地設建州衛,命阿哈出為指揮使。“衛所”是明朝的地方軍事行政機構,除了行使軍事職能外,還要管理地方行政事務。明政府先後在黑龍江流域及附近沿海地區的女真分部設置了100多個所。永樂十年(1412年),增設建州左衛,命斡朵裏部首領猛哥帖木兒領其衛,任指揮使。猛哥帖木兒死後,其子董山與異父同母弟凡察彼此爭奪領導權,明政府於正統七年(1442年)分建州左衛為二,增設建州右衛,以董山為建州左衛都指揮使,凡察為建州右衛都指揮使,與阿哈出孫子李滿住的建州衛合稱建州三衛,皆臣屬明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