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來,這兩方印章都是鹹豐帝的私章,清代諸帝多有私章小璽,但極少用於政治活動,鹹豐帝卻常用他這兩方私章頒發上諭。鹹豐臨終,為防止大臣或妃嬪篡權,將“禦賞”印交給皇後紐祜祿氏(即慈安),“同道堂”印交給小兒子載淳。鹹豐死後,襄政八大臣明確規定了朝廷下達命令,呈太後及小皇帝,於前後分別加蓋“禦賞”“同道堂”印。然而,這卻增加了兩宮太後在權力鬥爭中的籌碼。本來,西太後居東太後之下,無權參預政務,慈安的參預在輔政大臣看來也不過是走個形式罷了。但慈禧不甘寂寞,搶先以載淳生母的身份將“同道堂”印控製在手中。她的參預,立刻形成權力角逐的形勢。兩宮太後利用自身的有利地位,逐漸成為一股重要力量。
恭親王奕
11月1日,兩宮皇太後在養心殿東暖閣垂簾聽政,恭親王奕以議政王身份主持朝政,政變宣告成功。因這一年是農曆辛酉年,曆史上也稱為“辛酉政變”。原擬次年使用的祺祥年號,在政變後,改擬為“同治”,意為兩宮太後共同治理國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