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元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曆史風雲

大蒙古國的建立

在諸部爭戰中,蒙古乞顏氏貴族鐵木真的勢力逐漸壯大。12世紀末至13世紀初,他依靠克烈部首領王汗的支持,打敗蔑裏乞部,又相繼消滅了蒙古部內強大的主兒乞氏和泰赤烏氏貴族,擊潰以劄答闌部首領劄木合為首的各部貴族聯盟,乘勝滅塔塔兒,降服弘吉剌諸部。1203年,又出奇兵攻滅王汗,盡取克烈部眾。這時,漠南汪古部首領也遣使獻降。1204年,鐵木真舉兵攻滅乃蠻太陽汗部,又先後兼並了蔑裏乞殘部和乃蠻不欲魯汗部,完成了蒙古高原的統一。

1206年,蒙古貴族在斡難河源舉行忽裏台,奉鐵木真為大汗,尊號成吉思汗。成吉思汗將全蒙古遊牧民統一編組為數十個千戶。《元朝秘史》記載最初編組的千戶數為95個,但其中包括了一些後來組成的千戶,分授共同建國的貴戚、功臣,任命他們為千戶那顏,使其世襲管領,並劃定其牧地範圍。千戶既是軍事組織單位,又是地方行政單位。成吉思汗又命大將木華黎為左手萬戶,統領東麵直到哈剌溫隻敦(今大興安嶺)的各千戶軍隊;博爾術為右手萬戶,統領西麵直到按台山的各千戶軍隊;納牙阿為中軍萬戶。萬戶是最高統兵官。成吉思汗將原來的護衛軍擴充為1萬人,包括1000宿衛,1000箭筒士,8000散班,從各千戶、百戶、十戶那顏和自身人子弟中選身體健壯、有技能者充當。護衛軍職責是保衛大汗金帳和跟隨大汗出征。平時分四隊輪番入值,因此總稱四怯薛,由“四傑”博爾術、博爾忽、木華黎、赤佬溫四家子弟任四怯薛之長。大汗直接掌握這一支最強悍的軍隊,足以“製輕重之勢”,控禦在外的諸王和那顏。又設了“治政刑”的劄魯忽赤(斷事官)一職,掌管民戶分配和審斷案件,命養弟失吉忽禿忽擔任,這是蒙古國的最高行政官。千戶製、怯薛製和斷事官的設置,是蒙古國初建時最重要的三項製度。按照傳統的分配財產習慣,成吉思汗將一部分蒙古民戶分封給其弟、子,後來又劃分了諸弟和諸子的封地。弟搠隻哈撒兒封地在也裏古納河(今額爾古納河)、海剌兒河和闊連海子(今內蒙古呼倫湖)地區,合赤溫封地在兀魯灰河(今內蒙古東烏珠穆沁旗烏拉根果勒)南北,鐵木哥斡赤斤封地在哈勒哈河以東,別裏古台封地在怯綠連河(今古魯倫河)中遊,總稱東道諸王;子術赤、察合台、窩闊台封地在按台山以西,總稱西道諸王。分民和封地均由受封宗王世代承襲。管轄分民的千戶那顏即成為所屬宗王的家臣。大部分民戶和蒙古中心地區歸成吉思汗領有,按照傳統的幼子守產習慣,由幼子拖雷繼承。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