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元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征夏與伐金

新建的大蒙古國南麵鄰接兩個國家:東為女真族建立的金,西為黨項族建立的夏,兩個都是多民族國家。金朝建於1115年,1125年滅遼,1126年滅北宋,1153年遷都燕京(今北京),後稱中都。金世宗統治時期(1161—1189年)是金的全盛期,當時它領有今天的黑龍江、吉林、遼寧、河北、河南、山東、山西七省之地以及內蒙、陝西、甘肅的一部分,南與南宋隔淮相望,西鄰西夏,北抵外興安嶺,東至於海,人口逾五千萬,是個文化、經濟相當發展的大國。夏國建於公元1038年,本名大夏,宋人稱它為西夏,又稱唐古、唐兀、河西。其地包括今寧夏回族自治區全部、甘肅省大部、陝西省北部以及青海、內蒙的部分地區。到13世紀初,西夏已立國160餘年,先後與宋、遼、金等國並存,與它們時戰時和。西夏國家雖小,人口最多時不過300萬,但能利用宋遼或宋金的矛盾以自保,經濟、文化也有一定的發展。這就是金、夏兩國的基本情況,成吉思汗在決定大規模南侵以前,必定對它們作了了解和比較。論關係,金與蒙古有舊仇,在曆史上金一直利用塔塔兒部牽製和削弱蒙古高原各部,也直接派兵攻打過他們。成吉思汗的曾祖父殺過金的使臣,金朝殺過俺巴孩汗,成吉思汗的叔祖忽圖剌汗曾率軍攻金。成吉思汗本人雖在1196年接受了金的封號,其後每年還向金進貢,但祖先的仇恨並未忘記,他也不能長久忍受稱臣進貢的地位。可是金是大國,不能輕易侵犯,與金相比,西夏要小得多,故而西夏成了首先掠取的目標。1207年秋,成吉思汗借口西夏不肯納貢稱臣,再次出兵征夏。

1205年那次戰爭,曾使夏國感到震驚。夏桓宗在蒙軍撤出後下令修複遭受破壞的城堡,大赦境內,改都城興慶府(今寧夏銀川市)為中興府。有的史書記載,這年冬天西夏還主動派兵往擊蒙軍,行數日,不遇而還。次年,西夏王室內訌,桓宗弟李安全廢桓宗自立,是為襄宗。蒙軍再侵西夏,破斡羅孩城,四出劫掠,襄宗集右廂諸路兵抵禦。蒙軍見西夏兵勢尚盛,不敢冒進,於第二年春季退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