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元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元征緬甸

13世紀中葉,緬甸蒲甘王朝日益衰落,成為強大元朝的覬覦目標。

正當元朝在是否出兵問題上猶豫不決之際,緬甸先發動了戰爭。至元十四年(1277年),緬甸出動士卒四五萬、戰象800頭進攻雲南鎮西路千額總管阿禾的部落,企圖在騰越、永昌之間建立營寨。阿禾向上司告急。駐紮在南甸的大理路蒙古千戶忽都率700人馳援千額。元軍與緬軍在行進中遭遇,激戰兩日。元軍大破緬軍象陣,追擊30餘裏,連破十七座緬軍營寨,將其驅逐出國境。同年十月,雲南諸路宣慰使都元帥納速剌丁統兵3848人出征緬甸。元軍進占江頭城(今緬甸蠻莫縣江新),招降附近的部落35200戶。後因天熱,未敢深入緬境。納速剌丁回國後,向朝廷上奏說:“緬甸國內的地形虛實,完全在我掌握之中,可以大舉進攻了。”忽必烈聽了十分高興,於是下決心征伐緬甸。

至元十七年(1280年)二月,納速剌丁等再次請求征伐緬甸。忽必烈予以批準,下詔調兵遣將,積極籌備,並正式任命諸王相吾答兒為征緬大軍的統帥。不久,元軍已經攻占了江頭城、太公城(今緬甸拉因公縣境內)等地,並分兵駐守。過後,緬王的臣屬建都王烏蒙、金齒西南夷等十二個部落歸順元朝。但緬王一直堅持到至元二十二年(1285年)十一月才向元朝求降。忽必烈準其悔過自新,但重申要緬甸權貴親自來京朝貢的要求,並為此派兵護送怯烈出使緬甸。然而,當怯烈尚未到達緬甸首都蒲甘,緬甸就發生了內亂。緬王被其庶子不速速古裏所殺,貴族內部鬥爭激烈。

不久,不速速古裏在與諸兄弟爭位的鬥爭中被殺。蒲甘王朝實際上已經解體。各地紛紛擁兵自立的貴族和部落首領為尋求政治上的支持,大多向元朝投降,接受了元朝任命的宣慰司等各種官職名號。大約在至元二十六年(1289年),緬王立普哇拿阿迪提牙也向元朝納貢稱臣,並派自己的兒子信合八到大都朝見元朝皇帝。次年,成宗封立普哇拿阿迪提牙為緬國國王,信合八為緬國世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