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大元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窩闊台侵宋

窩闊台汗六年(1234年)年初,蒙、宋聯合滅金後,蒙古與南宋僅隔一條淮水。蒙古違約,不肯將河南地歸還南宋。南宋不敢堅持原議,反而讓蒙古占領了陳州(今河南淮陽)、蔡州(今河南汝南)西北的大片土地。南宋也想乘金國滅亡、河南處於空虛的狀態之機,收複洛陽、汴京(今河南開封)、歸德(今河南商丘)等地。蒙古和南宋的衝突勢所難免。

同年六月,宋朝在各方麵都準備不足的情況下,倉促出兵汴京。廬州知州全子才奉命率軍萬人進至汴,汴京人立即舉事響應。汴京軍民殺死蒙古所立的長官崔立等人,迎接南宋軍隊。宋將趙葵率兵五萬進入汴京。七月,宋將張迪率兵進攻洛陽,也受到洛陽民眾的歡迎。但是,由於河南經曆連年戰亂,到處是斷壁殘垣,田野荒蕪,糧餉極度缺乏,宋軍士氣大受影響。蒙古軍在都元帥塔察兒的率領下進攻洛陽。洛陽城中缺糧,宋軍隻得退出。在汴京的趙葵也因無糧餉,再加上蒙古軍掘黃河堤放水,不得不退出汴京。昏庸的宋朝君臣又把收複失地的希望寄托於和議。但是,由於南宋曾經接受過將陳、蔡西北之地歸屬蒙古的要求,窩闊台便以此為理由把這次出兵歸罪於南宋先啟邊釁,召集諸王貴族大會,決定進攻南宋。

窩闊台汗七年(1235年),蒙古兵分兩路進攻南宋。東路由皇子闊出率諸王口溫不花、國王塔思、漢將張柔、史天澤等統兵攻宋荊襄和長江中下遊;西路由皇子闊端率元海塔海,漢將劉黑馬等率兵攻取四川。南宋的防禦重點是以襄陽為中心的鎮北軍。該軍全部由招募的中原豪傑組成,驍勇善戰。七月,東路口溫不花部攻唐州(今河南唐河縣)。十月,塔思部攻陷棗陽後南下攻郢州(今湖北鍾祥)。宋軍堅守,塔思未能破城,擄掠大批人口和牛馬數萬頭而還。同月,西路闊端軍進入鞏昌(今甘肅隴西)。原金國守將汪世顯投降。闊端大喜,命其率兵攻宋,同時要求他約束部隊,不要擾民。年底,蒙古軍將宋軍包圍在青野原。宋將曹友聞知後說:“青野原是入蜀的咽喉要地,決不能丟失。”便率兵星夜前往援救,擊退了敵軍。解青野原之圍後不久,曹友聞率兵援救大安(今陝西寧強北),擊退汪世顯部,並扼守仙人關,擋住了蒙古軍的攻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