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遼金西夏(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社會生活

遼國漁獵、畜牧和農業

漁獵

契丹族居住在潢河、土河之間,以漁獵為基本的生產方法。捕魚有釣魚法。遼人釣魚時,先在河上十裏範圍內,用毛網截魚,防止魚跑掉。再在河麵上鑿四個冰洞,叫冰眼。其中三個冰眼鑿成薄冰,以便從這裏觀察魚的動靜;將其餘一個冰眼鑿透,在這裏釣魚。因為魚在冰裏呆的時間久了,一遇到有出水的地方,一定會來伸頭吐氣。等魚到冰眼,將拴著鐵鉤的繩子投去,便能鉤到魚。另一種方法是:在河冰上鑿冰眼,舉著火把向水裏照,這時魚都會湊到火光處,將釣竿插下水裏,定會鉤到魚。

遼朝曆代皇帝經常在達魯河或鴨子河的春捺缽釣魚,當捕獲頭條魚後,則設宴慶祝,稱“頭魚宴”。我國北方某些地區至今仍然沿用鑿冰釣魚法。

契丹人酷愛射獵,居無常處。連契丹婦女,自後妃以下,都長於騎射,和男子一起田獵。他們春季捕鵝、鴨,打雁,四五月打麋鹿,八九月打虎豹。另外,還射獵熊、野豬、野馬,打狐、兔。狩獵以騎射為主,輔以其他方法。比如射鹿,在鹿群必經之地灑上鹽,夜半鹿飲鹽水,獵人吹角仿效鹿鳴,把鹿引到一起,聚而射之,叫作“舐舐鹿”,又叫“呼鹿”。遼朝皇帝春捺缽捕鵝,先由獵人找到有鵝的地方,舉旗為號,四周敲起扁鼓,把鵝驚起,然後再放鷹捕捉,鵝墜下後,用專門製作的刺鵝錐將鵝刺死。舉行“頭鵝宴”以示祝賀。契丹人還用馴服的豹幫助捕獸。

契丹人飼養獵鷹做助手,捕捉各種飛禽。東北地區號為海東青的鷹,最為有名。契丹人還馴養豹,在出獵時隨行捕獸。遼朝建國後,居住在潢河流域的契丹人,繼續從事漁獵。遼朝皇帝和隨行官員,四季也在捺缽進行漁獵活動。

畜牧

農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