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遼金西夏(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遼國手工業

契丹在奴隸製時期,手工業即是重要的生產部門。漢人和渤海人地區的手工業也很發達。遼朝各民族相互交流生產技術,手工業的許多部門出現具有特色的成就。

冶礦業

鐵器是漁獵和作戰所必需。室韋、渤海的冶鐵技術傳入契丹,經過各族人民的共同創造,生產出著名的镔鐵。金銀礦的開采和金銀器的製造,也是遼朝的主要成就。用金銀製作的各種馬具、飲食用具、服飾和佛教器物,都達到相當高的工藝水平。遼朝的馬鞍,被宋人稱為“天下第一”。

製瓷業

漢族的製瓷技術傳入契丹,遼朝瓷器生產頗為發達,質地、色彩和形製都具有特色,雞冠壺、長頸瓶、袋形壺等是遼瓷中最有代表性的產品。遼瓷是遼代漢族、契丹族等各族人民,在唐、五代製瓷技術的基礎上創造出的、具有民族特色的工藝品。近年來,各地陸續發現了大批遼墓和遼朝遺址,出土了大量遼瓷。其分布地區遍及遼代的南京、上京、東京和現在的赤峰、建平、沈陽等地。品種有白瓷、青瓷、三彩、細胎白黑瓷器、缸胎雜色大型瓷器和翠綠釉瓷等。

遼瓷的一大特點是適合契丹人鞍馬氈帳的生活需要,雞冠壺、雞腿壇、長頸瓶是新式樣的瓷器。雞冠壺是仿照契丹皮袋的形式,壺上有穿孔或環梁,便於騎馬時攜帶。這是遼瓷中最有代表性的特產。

遼瓷中的很大一部分是仿照北宋定州窯燒造的,稱為“仿定”。這些瓷器在造型上承襲了唐瓷的風格,在工藝上接近或達到了北宋定瓷的水平。

紡織業

遼時,紡織業得到發展,絲織業得到傳播,設置有專門機構從事各種絲織品的生產。

印刷和造紙

遼代的印刷業和造紙業也得到了發展。遼興宗時雕印大藏經約近一千冊,高麗僧人稱讚它“紙薄字密”“帙簡部輕”,說明遼朝的造紙術和印刷術都已達到相當的水平。遼朝雖禁止火藥製造技術出口,但至晚在遼道宗時,遼朝已掌握此項技術,在南京“日閱火炮”,說明遼已能製造火藥武器;此外,遼還在榷場私買硫磺、焰硝等火藥原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