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遼金西夏(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西夏畜牧業

黨項夏國的自然條件是非常適合畜牧業的經營的。何亮《安邊書》中提到的靈州係“放牧耕戰之地”,夏州,“惟產羊馬,貿易百貨悉仰中國”;鹽州,“地居沙鹵,無果木,不植桑麻”,“土俗……以牧養牛馬為業”;豐州,“自漢魏以後,多為羌胡所侵,入俗隨水草以畜牧”,“迫近邊外,唯以鞍馬騎射為事,風聲氣俗,自古而然”,“尤宜牲畜”;至於河西走廊地帶,更是天然的極好的畜牧場所。漢武帝據有河西之地,匈奴人一片咳聲歎氣,稱“失我祁連兮,使我六畜不得蕃息”。而在宋夏交界,為雙方激烈爭奪的橫山地區,也是一個宜稼宜牧的地區,《宋史》卷二三五《種諤傳》上說橫山地區“多馬宜稼,人物勁悍善戰”。總之,除去夏州一帶的沙漠,西夏境內大多是放牧的好場所,如上黨項族素以放牧為生,西夏的畜牧業便隨之發展起來了。

畜牧業是西夏的主要生產部門,在西夏國民經濟中占有重要地位。黨項人向北移居到今鄂爾多斯和阿拉善地區以後,即主要從事遊牧式的畜牧業。10世紀中,黨項人居住的夏州隻產羊、馬。李繼遷時,仍過著“逐水草牧畜,無定居”的生活。元昊說:“衣皮毛,事畜牧,蕃性所便。”(《宋史·夏國傳》)這說明西夏建國時,畜牧業仍是黨項人傳統的生產部門。

西夏的畜牧業包括國營和私營兩種形式,朝廷設有“群牧司”,負責全國的畜牧業管理。

西夏的畜牧業地區主要在銀、夏、鹽等州及其以北的鄂爾多斯高原、阿拉善和額濟納一帶。西夏境內草原遼闊,特別是涼州地區,有廣闊的草原,“善水草、宜畜牧”,曆來都有“涼州畜牧甲天下”的美稱。西夏牲畜的品種主要有羊、馬、駝、牛、驢等。馬是西夏對宋、遼、金進行貿易的大宗傳統商品,馬和駱駝也是西夏給宋、遼、金的主要貢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