穆宗的殘暴統治與各族人民的反抗
穆宗死後,景宗耶律賢以宿衛不嚴斬殺殿前都點檢耶律夷臘葛、右皮室詳穩蕭烏古隻。但小哥等卻一直沒有擒獲。這可能是因為這次事件牽涉麵寬,參與的人多,是一次規模較大的奴隸反抗鬥爭,也可能小哥等的反抗活動受到某些權貴的慫恿、支持、利用,因而也受到他們的保護,直到保寧五年(973年)景宗的統治地位鞏固,小哥才受到懲治。
穆宗統治時期,邊疆屬部也發動了抗遼起義。應曆十四年(964年)十二月,北境黃室韋、烏古相繼起兵反遼。詳穩僧隱戰敗被殺。穆宗遣樞密使雅裏斯為行軍都統,合諸部兵平叛,反為室韋所敗。五坊人40戶也參加了烏古的反遼隊伍。穆宗又遣禿裏、女古等率輕騎進討,同時招撫各部。烏古、室韋不受招撫,屢敗遼軍,鬥爭持續了兩年多,震動了遼西境和北境。遼朝動員了諸部和群牧的兵力,才鎮壓了這次反抗。
保寧年間渤海、烏惹的反抗鬥爭
渤海滅亡之後,除將其強宗大族遷往遼陽和上京附近外,還有相當數量的渤海人留居故地。渤海扶餘府,太祖時更名黃龍府,仍以渤海降人為將駐紮。同時任命都監與守將共同防禦,控製和監督原渤海地方。景宗時,黃龍府守將為渤海人燕頗。保寧七年(975年),燕頗殺遼所派都監張琚,率領當地渤海人反抗遼的統治。遼景宗遣北院大王耶律何魯不(又作曷裏必)往討,燕頗兵敗,退走烏惹城。他聯合烏惹部首領烏玄明,共同抗擊遼軍。八年(976年),烏玄明在燕頗的支持下,以烏惹城為中心,建立政權,國號“定安”(一作“安定”),年號元興。烏玄明曾通過使宋的女真人致書宋太祖,希望與宋南北呼應。因而,宋太宗北伐燕雲時,曾下詔諭烏玄明,“令張犄角之勢”,牽製東北邊境的遼軍。保寧至統和初,遼朝迫於南邊宋軍的壓力,不曾對烏惹大力用兵,燕頗據烏惹城達20年之久,並不斷向周圍發展勢力。統和十三年(995年),烏惹首領烏昭慶進攻遼屬部鐵驪,遼遣奚王和朔奴、東京留守蕭恒德往討,包圍烏惹城,烏昭慶請降。遼軍都部署奚王和朔奴貪圖俘獲之功,不許降。烏昭慶率軍民死守,城未下。遼軍無功而還,士馬死傷很多,和朔奴、恒德因而被削去爵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