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隋唐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唐太宗李世民

武德九年(626年)六月初四,唐高祖李淵次子秦王李世民伏兵玄武門,誅殺其兄太子建成、弟齊王元吉。李世民即皇帝位,是為唐太宗,尊李淵為太上皇。

李淵原配竇後生四子,長子建成,次子世民,三子玄霸(早夭),四子元吉。晉陽起兵主要是世民之謀,唐朝建立後,世民先後平定王世充、竇建德等割據勢力,為全國統一奠定基礎,從而功名日盛。李建成的地位受到威脅,遂與四弟齊王李元吉密謀傾覆李世民。

在李建成、李元吉和李世民周圍各形成一個政治集團。在宰相中,裴寂、封德彝支持李建成;蕭瑀、陳叔達則傾向李世民。在文臣、武將中,如長孫無忌、房玄齡、杜如晦、溫大雅、尉遲敬德、秦叔寶等人都擁戴李世民。兩個集團都擁有武裝,太子有東宮兵,秦、齊二王各有王府兵。除了這些合法武裝力量,各自還招募私人擁有的衛士、勇士數百以至上千人。

李世民即位後,次年(627年)改年號為貞觀。李世民在位的23年(627—649年)中,不斷總結曆代王朝興衰的經驗教訓,虛心聽取臣下意見,減輕賦稅和徭役,減輕刑罰,使百姓在戰亂後能夠休養生息,從而使社會經濟得以恢複和發展,為唐朝的繁榮昌盛奠定了基礎。人們把唐太宗在位時的斐然治績,譽之為“貞觀之治”。

唐太宗親眼看到,強盛富庶的隋王朝,僅是糧食儲備就可供全國50年之用,但隋煬帝即位後不到13年便分崩離析,短命而亡,這給他留下極其深刻的印象。因此他時時注意以隋朝的滅亡為誡,重視人民的力量。他常說:“人君好比舟,人民好比水,水能載舟,也能覆舟。”

唐太宗還大力提倡節儉,並以身作則,以減輕國家和人民的負擔。他即位以後,沒有大興土木,建造新的宮殿,而是住在隋朝時建造的且已破舊的宮殿。為了減少宮中的費用,唐太宗下詔釋放宮女,其中一次就釋放3000人。唐太宗還嚴厲禁止厚葬,規定五品以上的官員和勳親貴族都要嚴格遵照執行。他在安排自己的陵寢時,親自製定規格:以山為陵,能放得下棺木就行。對於官員們的奢侈行為,唐太宗也明令禁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