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畫說中國·隋唐王朝(看得見的中國曆史)

開皇之治

隋文帝開國,改元開皇,一改先朝弊政,勵精圖治,然後,北逐強胡,南滅殘陳,結束了近四百年的大分裂局麵,建立起一個強大統一的隋帝國。

隋文帝治國有方。他首先建立起強大的中央政府機構,又簡化了地方行政層次;改革選吏製度,廢除了300多年以來為世家豪族所把持的九品中正製,設科舉士(此為科舉製的創始),使中、小地主也有參政的機會,擴大了統治基礎;經濟上,采取輕徭薄賦,鼓勵農桑的政策,遂使生產蒸蒸日上,國勢日漸強盛。

隋文帝亦倡導節儉,平日頓飯不過一肉,宮廷用物,殘壞了的經過修補再用。皇後不尚麗服豔飾。宮人的衣服也是穿了再穿,少有新製。達官貴人也以節儉樸素為榮,便服多用布帛,不以金玉為飾。這樣,久而久之,形成了隋初崇尚節儉的社會風氣。

隋文帝對官吏貪汙,總是嚴懲不貸,甚或失之苛酷。

隋文帝如此治國,二十幾年後,國家安定,經濟繁榮,百姓樂業,一片興旺景象。開皇十二年(592年),財政官員呈報說:“府藏皆滿,糧食布帛無處容納,已堆積在走廊和房下了。”文帝詔令再造新庫。後來,又奏呈說:“新庫落成,亦堆積無餘。”文帝隻好下令說:“告知郡縣,寓富於民,不藏於府,免除今歲租賦,賞賜百姓。”而早在平陳之後,就已經宣布免除江南十年租賦。這樣富庶的景況在曆史上也是罕見的。七百年前,曾一度見於西漢初的文景之治,今再見於開皇之時。

這時,朝廷府庫中儲積了多少財物,史無確數。但見有這樣的記述,糧食布帛足夠朝廷支用五六十年。即至後來隋末洛陽被圍困,城內布帛山積,以致用布帛做柴燒,用絹代繩汲水。唐朝代隋之後,堆積的布帛還用了20多年。

釋迦牟尼與菩薩像(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