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煬帝末年,天下大亂,群雄並起,光景有些像秦二世之時。其中有一位帶領瓦崗寨落草英雄們起事的頭領李密,在他落難時曾賦詩,頗寫出當時群雄們的一般心理狀態。所謂“秦俗猶未平”,是借秦以影射當時的苛政未已,舉樊噲、蕭何以鼓勵布衣群眾起事,共逐此已失方向之鹿。從煬帝大業七年(611年)起,陸續而起變亂者大小一百餘起,其中有純民間的,有官吏叛變的。像李密所領導的,其隊伍是民間的,領導人曾為官吏,可稱雙方的結合。李密後來失敗,敗在他個性,並非敗在他出身。
誌氣不凡
李密字玄邃,又號法主,京兆長安(陝西西安)人。其祖先一直在北朝西魏和北周做高級將領。到隋時父李寬,被封蒲山郡公,父死李密襲爵,所以大家也稱李密為蒲山公,其為貴族無疑。中國曆史上叫李密的還有他人,六朝文《陳情表》的作者,也叫李密(字令伯),那是三國蜀漢時四川人,入晉後不受征召,乃有氣節的文士。兩人相隔三百多年,不可混為一談。李玄邃青年時曾以貴胄,值皇帝宿衛,他長得並不魁梧,皮膚黝黑,顧盼之間,卻異於常人。隋煬帝見了不順眼,對他的親信翊衛大將軍宇文述說:“那左邊值衛的黑臉小子,瞻視異常,勿令值宿衛。”宇文述就暗示李密稱病自退,李密無緣無故被絕了前程,就擺脫一切,潛心向學。自幼和權臣楊素之子楊玄感交友,兩人相處常不拘形跡,有時楊玄感言語間有侵犯,李密慨然說:“咱背後不罵人,寧當麵說中聽的話。說到在軍陣之間喑嗚咄嗟,使敵人恐懼,密不如老兄;至於羅致天下賢俊,使各得其用,老兄不如密。”楊玄感聽了笑而心服,由此也可知李密誌氣不小。人之心誌由眸子中可見,難怪煬帝見而生戒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