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慣1.糾正孩子厭學的壞習慣
孩子厭學並不可怕,關鍵是父母要掌握正確的引導方法。隻要方法得當,變孩子厭學為愛學、樂學是完全可能的。
王誌敬今年10歲了,才上小學二年級。並不是因為他頭腦笨,而是因為他經常逃學,功課完成不了,成績一塌糊塗,父母無奈,隻好讓他留級。因為王誌敬厭學,父母苦惱不已,不知該怎麽辦才好?
的確,有相當一部分中小學生都不同程度地存在著厭學情緒。從心理衛生的角度講,厭學是腐蝕學生心靈的蛀蟲。一個學生如果長期缺乏學習熱情,沒完沒了地感到精神疲倦,最終會使他對一切學習活動興味索然,從而出現逃學或者其他一些問題。
中小學階段正是學習的黃金時期,為什麽有的學生會出現厭學情緒呢?這需要從外部和內在兩個方麵去分析原因。
1.外部的原因
其一,學習活動的重複、單調和乏味。心理學研究表明,單調、重複、乏味的刺激易引起人們的疲勞和厭煩感。缺乏生機、靈活和變通的學習生活,某些學校片麵追求升學率以及某些教師的教學無方,常導致此種情況的產生。
其二,受社會上不良風氣的影響。不求進取、讀不讀書無所謂的不健康思想還在腐蝕著部分中學生和他們的家長。這對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提高國民素質的時代要求是不相吻合的,必須堅決予以摒棄。
2.內在的原因
厭學情緒最主要是由內在原因引起的。這些內在原因有:
其一,缺乏求知欲望。如果一個人時時刻刻對知識有所期待、有所希望、有所追求的話,他就會常常處於精神振奮的狀態,對學習就不至於有厭煩情緒。在知識的餐桌麵前,求學心切的人,總是如饑似渴,百吃不厭。反之,對學習無所期待、無所追求的人,才會把學習當作負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