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是社會性動物”,孩子早晚要走出家門麵向大千世界。無論外界環境多麽紛繁複雜,我們都應該勇敢去麵對,而不應該將自己封閉起來。因為“獨自一個人的禁閉是可以施加於一個人的最為嚴厲的刑罰的一種”。
古希臘著名哲學家亞裏士多德曾經說過“人是社會的動物”,所以,人不可能獨立於社會而存在。一個人必須在與他人的交往中,才能完成社會化過程,使自己逐漸成熟。
周海是某市重點中學的初中生,品學兼優,老師們都非常喜歡她,常常會表揚她。她的父母對這個獨生女兒更視為掌上明珠。但周海性格內向,和同學們的交往很少。
近來,文靜溫柔的周海好像和同學們更加疏遠了,而且老師和同學們也發現了一個奇怪的現象:陰天和雨天,周海也和晴天一樣,進進出出總是帶著一副墨鏡,神色也總是很緊張。大家都疑惑不解,周海究竟怎麽了?
周海自己也不知道為什麽,她感到和其他人在一起,總有一種莫名其妙的心理壓力,心好像要跳出來似的。為了減輕自己的心理壓力,周海幾乎斷絕了與外人的交往。於是她買了一副墨鏡,想借助濃濃的黑色去隔絕與他人的心理交流,以驅散心頭莫名的恐懼。但是,她的心裏還是感到很壓抑、很緊張。周海覺得身心疲憊,人日漸憔悴,學習成績急劇下降。到底是什麽原因使周海變成這樣呢?
周海的父母都是知識分子,而且隻有一個獨生女兒,對女兒的教育非常嚴格,周海從小就養成了不大出門的習慣。周海的父母很愛幹淨,其他小朋友到她家來玩,如果把屋子弄亂,他們會非常不高興,並偷偷告訴周海,下次不要把小朋友帶到家來。於是,周海的朋友變得越來越少,她也越來越不喜歡和別人交往。等周海稍大一點後,父母又常對她說,外麵很亂,壞人多,做什麽事都要小心,常常叮囑她晚上不要外出。一天晚上,她上完自習,獨自一個人回家,發現在一個小巷子裏,幾個男青年正圍著一個女孩糾纏。父母的叮囑頓時變成了她親眼目睹的事實。她嚇得魂不守舍,拚命地跑回家,幾天後仍噩夢不斷,直至很長一段時間,這種恐怖的感覺才慢慢消失。恐怖的意識雖然消失了,但恐怖的痕跡還是存在。每當周海看見異性,就會產生莫名的恐懼,在惶恐、矛盾、徘徊中,她漸漸把自己封閉起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