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都有自己的學習特點,幫助孩子找到適合自己特點的學習方法是提高孩子學習效率的關鍵。所以,父母不可忽視讓孩子掌握學習方法的正確指導。
林林,男,天津某小學三年級學生。林林的父親反映:林林的學習成績一直不好,經常“亮紅燈”。林林的父母都認為孩子的主要問題是“貪玩”,因為他們發現林林特別喜歡“動”,背課文的時候喜歡搖頭晃腦;講話的時候也喜歡不停地做手勢;熱衷於搞“活動”,如手工藝、小製作、做遊戲等。
對於孩子在學業方麵的失敗,家長和老師慣用的歸因無非是兩點:孩子的智力和努力。然而,我們身邊確實不乏無論智力和努力都至少能達到中等水平的失敗者。怎樣解釋他們的失敗?事實上,孩子的學習成績和表現除了受智力、努力的影響外,還要受到很多因素的影響和幹擾。在學習過程中,是否采取了正確的、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是影響孩子學習興趣和學習成績的重要因素之一。
每個人都有最適合自己的學習方式。每個孩子都可能是聰明的,但每個孩子學習的方式可能截然不同。
在學校,會有這樣的情形:在回憶某一學習內容的時候,有的孩子主要回憶老師當時是怎麽說的;有的孩子則能清晰地回憶出老師在講解這部分內容時所作板書的位置;有些孩子可能對老師當時說過的話和寫過的板書都記憶不清,但卻能回憶出老師當時的行為和動作。他們各自借助不同的回憶來觸發靈感,幫助回憶。
從這裏我們不難看出,每個孩子占優勢的學習“通道”和學習方式是不一樣的。
一般而言,人類有3種最主要的學習方式。
第一種是聽覺學習方式:主要通過“聽”來學習。
第二種是視覺學習方式:主要通過“看”來學習。這類學習者需要通過看才能更好地接收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