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幻滅:晚清洋務運動興衰記

第一章 西風來兮

1.第一個叩門者

馬嘎爾尼子爵抱恨終身的是他在1793年那個夏天的中國之行,倒不全是因為他辜負了英喬治三世國王陛下的神聖使命,令他無法寬恕的是,他竟愚蠢地允許大清帝國的官員在公使船的桅杆上懸掛用中文寫成的告示,那告示寫著的“紅夷進貢”四個漢字明顯帶有屈辱性,傷了大英帝國的麵子。沒有適當的理由可以解釋,那麽子爵閣下一定是被東方燥熱的陽光烤昏了頭。

乾隆五十八年(1793年)的夏季格外漫長而酷熱,即便是天津衛的入海口一一大沽口,太陽也像熨鬥一樣烘烤著海麵。海水仿佛煮沸的湯,泛起陣陣泡沫。

一支由三艘大船組成的洋人船隊停泊在海岸邊,遠遠望去洋船很高大,潮濕的海風撲打著白色船帆。船頭鑲嵌一個金色的獅子頭,麵目猙獰地盯視孤立於世界之外的古老帝國。甲板上許多穿奇裝異服的洋人忙碌著,一個個黃頭發、藍眼珠,麵帶古怪的表情。他們正從洋船上搬卸東西,這些東西全都是英國國王喬治三世送給乾隆皇帝過83歲生日的禮物。盡管兩位帝國的首腦誰都沒見過誰,又遠隔千山萬水,但惺惺惜惺惺,英王的禮物十分昂貴稀罕,有望遠鏡、鍍銅榴彈炮、地球儀、自鳴鍾、洋樂器、兩駕馬車和一個熱氣球,禮物有六百多件。因為洋船吃水大,進不了內陸河,隻能裝卸到清朝派來的平底船上運進內陸。洋船上站著個十一二歲的男孩兒,他伏在船舷邊,睜著好奇的眼睛,凝望著這片神秘的土地。男孩叫斯當通,是英國派遣使團副使的兒子。他好像並不在意岸上神態悠閑的瞧熱鬧的中國人,他關心的是剛剛捉到的一隻蟲兒,中國人管它叫“蜘蝴兒”。

這支英國使團船隊,正是由爵士馬嘎爾尼率領的,執行喬治三世交給的一項重大使命,不遠萬裏來到中國。去年9月,馬嘎爾尼率領由八百多名成員組成的龐大使團,離開英國的樸次茅斯港,踏上艱難而危險的旅程。沿大西洋南行,經佛得角,穿越赤道,繞過好望角,進入印度洋。經阿姆斯特丹至雅加達,又沿邦加海峽至南海,他們用了將近九個月的漫長航行,途中風暴和疾病奪去不少同行者的性命,好不容易於1793年6月21日在中國澳門口外的老萬山靠了岸。

上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