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勢造英雄,同樣也造奸雄。
鹹豐末年的內亂外患,促使兩個人物登上政治舞台的高峰,一個是恭親王奕訢,另一個就是後來成為慈禧太後的懿貴妃那拉氏。後來奕訢領導了震驚中外的洋務運動,撬開塵封多年的帝國大門,雖然僅僅開啟了一條縫隙,封建清王朝卻為之一變;那拉氏雖為識字不多、見識不大的女流之輩,可野心大、權謀多,自此她把握住至高無上的皇權,拽著大清國一步步走向滅亡。
那拉氏是滿洲人,屬於葉赫部那拉氏,所以她姓葉赫那拉氏,小名蘭兒。其父惠征,官居安徽寧池廣道,充其量四品,官兒不大。1852年鹹豐選秀女,蘭兒被選入宮,冊封“懿貴人”。按說,皇上身邊美女如雲,為何懿貴人很快得到鹹豐的寵愛?有人說她姿容美麗,還有的說她喜歡穿漢族女人的服飾,會唱吳歌。這不正中鹹豐皇帝的下懷,他喜歡漢女呀!男人得寵升官,女人得寵升級。懿貴人很快從“貴人”升為“懿嬪”,要知道在後宮中升個職稱是很不容易的。靠皇帝越近,就容易獲得跟皇帝上床的機會。反正懿嬪很快得到鹹豐的寵幸,跟皇上上了龍床,懷了龍種,產下個龍子。那是鹹豐六年的喜事,懿嬪便升為懿妃,又升為懿貴妃,一連升兩級,地位僅次於皇後鈕祜祿氏。
先前鹹豐常居圓明園,先後納入杏花春、海棠春、牡丹春、武陵春等四位小腳美女,那拉氏不敢怠慢,深恐失寵,拚命擠進“天地一家春”。可惜,她那雙旗人的大腳抵不過漢女的小腳,終究敗下陣來。遭受冷臉的她不甘寂寞,在宮中練習寫字、畫畫,批閱大臣們的奏章。不好猜測當時她是已有了從政的野心,還是為博得鹹豐的好感。皇上吃喝玩樂,沒心思顧正事,由身邊妃子代勞,也為了減輕工作強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