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幻滅:晚清洋務運動興衰記

9.不是尾聲是序曲

慈安、慈禧兩位皇太後攜小皇帝回鑾繼承大統的消息傳到北京,當即轟動了京城,官員百姓們無不翹首以望。在百姓的心目中,皇上是他們的主心骨,不管歲數大小、有沒有能耐,反正是上天指定的。皇上在,國家才叫國家。就這樣,百姓們懷著激動的心情,準備迎候皇上的駕臨,可萬萬沒想到的是,他們迎來的卻是一場令人瞠目結舌的血色政變。

皇太後及幼帝一行,由快班轎夫抬著,抄近道快速向北京進發。一路上馬不停蹄,提前肅順一行四天(10月31日)抵達京郊。恭親王奕訢親自到城外迎接,皇太後在住宿的地方召見了恭親王,焦灼地詢問政變的事情安排得怎麽樣,恭親王密報一切準備就緒。

果不其然,恭親王把一切都布置得天衣無縫。好戲開場了:當天勝保上了道《奏請皇太後親理大政並簡近支親王輔政折》的奏折。僅從題目上看,便對內容一目了然:新帝尚幼,兩宮皇太後應該垂簾聽政,應委派近支的親王“佐理庶務,盡心匡弼”。近支的親王是誰呢,還用說嗎,就是恭親王。進一步細細琢磨,實權將落入這位近支親王的手中。

11月1日,皇太後、幼帝一行被簇擁著進入北京城,行至朝日壇,部院大臣們出來恭迎。奕訢授意大學士、管理戶部事務的周祖培,大學士、管理兵部事務的賈楨等聯名上書呼籲皇太後垂簾。表麵上看,皇太後垂簾聽政似乎是眾望所歸、大勢所趨,實際上不過是政變奪權的前奏曲而已。

第二天,兩位皇太後不顧連日奔波的辛苦,急匆匆召見了奕訢、文祥、桂良、賈楨和周祖培,使岀女人慣用的一手絕活——哀淒淒地哭訴肅順等對她們的種種欺藐。是可忍,孰不可忍?!周祖培站了出來,說:“為什麽不治這些人的罪呢?”兩宮皇太後邊抹眼淚邊說:“這些人都是讚襄大臣,有什麽辦法治他們的罪?”周祖培回答道:“皇太後可以先降旨解除他們的職務,再行捉拿審問!”周祖培的話音未落,慈禧立刻拿出來早在熱河預備下的,蓋了章的聖旨。上諭洋洋千言,曆數肅順黨人的罪惡,隨即罷免他們讚襄大臣的職務。這樣一來,鹹豐皇帝生前精心設計的八大顧命大臣與皇太後相互製衡,共同輔政的政治策略徹底泡湯。同時宣諭恭親王會同大學士、六部、九卿等行拿問罪肅順黨人。這多麽像一出事先編排的戲劇,各位演員粉墨登場,無非按照導演和劇本的編排背台詞罷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