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53年,道光朝進士曾國藩正在家鄉湖南丁憂守製,突然接到鹹豐皇帝的上諭,命他借侍郎的身份,就地招募鄉勇,幫辦團練。由此,曾國藩從無到有、從弱到強地組織了湘軍,充當了剿滅太平天國起義運動的終結者。
想當年太平天國起事,鹹豐皇帝派嫡係親信率領的清朝正規軍左撲右擋,什麽八旗子弟、綠營兵,一個個不是廄包就是笨蛋,被太平軍殺得屁滾尿流、雞飛鼠竄。後來他不得不起用曾國藩等一些漢族官員幫練的民間地方武裝,說起來這是沒有辦法的辦法。戰事吃緊,鹹豐聽從了軍機大臣肅順的建議,拿漢人充當抗擊太平軍的力量。揣摩鹹豐的心理,當初對曾國藩的民團也不怎麽瞧得上眼,臨時拿禿子當和尚——充充數罷了。不料,曾國藩匆忙創建的湘軍一出山,吃過幾次敗仗後便打了大勝仗,大敗太平軍於湖南境內,隨之攻取了被太平軍占領一年多的武昌。鹹豐一時大喜過望,當即賞了曾國藩二品頂戴,署理湖北巡撫。署理是代理的意思,並非實授,這樣,還有人在背後說壞話,說曾國藩不過“匹夫居閭裏”,他一呼百應,就招募起上萬人的軍隊聽他使喚,這對大清朝不是什麽好事。鹹豐皇帝本來就不信任漢臣,聽身邊的大臣一挑唆,立馬改了主意,不讓曾國藩“署理”湖北巡撫了,改任兵部侍郎,專辦軍務。雖然巡撫和兵部侍郎同品級,但巡撫是封疆大吏,掌握實權,而侍郎隻是個虛銜,屁事都管不了。
洞悉內情的曾國藩自然不痛快,真心實意為你朝廷賣命,還得不到信任,何苦呢?!擱誰誰不鬧情緒、摟挑子?正好趕上他父親病故,曾國藩請求回鄉守製。鹹豐瞧不慣底下人鬧情緒,便順水推舟地批準他卸甲歸鄉、盡孝道去了。到了I860年,太平軍大破清朝主力軍江南大營,形勢岌岌可危。鹹豐手中無兵可用,隻好又聽從肅順的建議,重新起用曾國藩,一狠心給了他領兵部尚書銜、署理兩江總督,封欽差大臣,督辦江南軍務。曾國藩素有忠君為國的抱負,手中有了權,甘心為朝廷效力。辛酉政變事發,風雲突變,鹹豐駕崩承德避暑山莊,兩宮太後聯合恭親王鏟除了肅順黨,曾受肅順提攜的曾國藩難免有些惴惴不安,生怕受到株連,把他歸於肅順黨。當他靜觀風向的時候,朝廷新的任命空降在他頭上。曾國藩不敢相信是真的,“悚慌不已”,連忙上奏折請辭。一為試探朝廷的本意,二為表明自己的不為爭權。奕訢對他的倚重是真,曾國藩便半推半就了。事實上,恭親王把前線的指揮權全都給了他,曾國藩心悅誠服,投入了慈禧和奕訢的懷抱中,成了擎起剿滅太平天國大旗的主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