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治元年(1862年)剛出正月,兩宮皇太後頒布懿旨,意外地賞給一個叫華爾的美國人四品頂戴花翎,並把華爾率領的一支洋槍隊命名為“常勝軍”。這在清朝曆史上前所未有、聞所未聞。
說意外也不意外。兩年前,太平軍忠王李秀成大破清軍江南大營,毀滅性地擊垮了帝國正規軍,然後乘勝追擊,接連攻下常州、無錫、蘇州、鬆江等地。不料,在鬆江遭到不知從哪兒冒出來的一股洋人槍隊的阻擊,輕易地失掉鬆江。李秀成不服,1862年卷土重來,又敗在這夥洋人武裝手下。後聽說洋槍隊是上海租界的商人花錢雇的,領頭的是美國人華爾,充其量不過幾百人的雇傭軍。把清朝數十萬大軍都不放眼裏的李秀成怎肯甘心失敗,又派大軍進攻上海,以雪前恥。華爾的洋槍隊會同六百多人組成的英法聯軍共同作戰,前後兩次挫敗太平軍。就因為這個原因,清廷決定給予華爾獎賞,正式任命他為“常勝軍”的管帶。
至少在清王朝中期,上海不過是個並不起眼的小縣。屈辱的《南京條約》簽訂後,它作為五個口岸之一被迫開放。洋人十分看中這個地方,靠海近、交通便利,又不像廣州人那麽排外。道光朝,英國領事和蘇鬆太道簽了個協議,租賃郊外一片近三千畝地,開辟為洋人自治區。後來成了華洋雜居的公共租界。太平天國興起時,居住在租界裏的士紳、富商們,見無能的清軍指望不上,就琢磨出叫洋人保護他們的招兒。寧波巨商楊坊得到當時的蘇鬆太道吳煦的準許,他自家籌款,買槍買炮,招募貨船的大副、美國人華爾拚湊一支由多國沒事幹的水手、海軍的逃兵組成的洋槍隊。楊坊還把自己的女兒嫁給了華爾。也別說,華爾的洋槍隊真管用,多次阻擊了太平軍,保住了上海租界。
1862年春天,李鴻章率淮軍主力十三營共六千五百人,乘輪船火速增援上海,讓他大開眼界的這支洋槍隊是由一群英國人、法國人、馬尼拉人拚湊的雜牌軍。他大概納悶,這麽一支不足千人的爛仔隊伍,怎麽會接連挫敗氣勢正盛的太平軍呢?俗話說眼見為實,他想召見“常勝軍”的管帶華爾探個究竟,可華爾不怎麽拿李巡撫當回事,拒而不見。李鴻章心生怨恨,卻越發堅定他參透內中三昧的欲望。後經過同華爾和“常勝軍”的近距離接觸,他認為華爾不過是一個蠢蛋,“常勝軍”也並非長著三頭六臂,唯一值得炫耀的他們手中先進的武器,全使用西式的來複槍和榴彈炮,火力迅猛,銳不可當。先進武器真的很厲害?帶著這種疑問,李巡撫化裝成老百姓,跟隨上海地方官員混上停泊在海港的外國軍艦,親眼目睹洋人的洋槍、洋炮的堅利,不禁令他振聾發職。他感歎“深以中國軍火,遠遜外人為恥”。他覺得應該“虛心學得西人一二秘法”,“若久駐上海,不能取資洋人長技,悔咎多矣”!最後他總結出一條:中國各方麵都比洋人強:帝國幅員遼闊,人口眾多,曆史久遠,人傑地靈,可就是武器裝備比他們差。一旦中國將來也有了先進的武器,我們還有什麽可懼怕的?從此時起,李鴻章心中醞釀了向洋人學習,講求利器的念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