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幻滅:晚清洋務運動興衰記

5.安慶軍械所始洋務運動起

1863年秋天,一位特殊人物走進曾國藩設在安慶的大營。說此人特殊,確有原因:他叫容閡,是中國最早畢業於美國著名大學的留學生。他根本不認識曾大帥,經一些上海朋友的推薦,曾大帥對容閡產生了濃厚興趣,誠邀他麵見。

容閡掏出他的名刺遞給侍從,講明曾大帥約見他。片刻工夫,他被引見到曾國藩的麵前。曾國藩用一種相士的眼光,端詳了這位35歲的年輕人好半天,隨後又用相士的語言評價容閡,說他像能領兵打仗的將才。多虧容閡事先從他朋友那裏知道曾大帥約見他的真實目的。曾國藩也是通過別人知道容閡的特殊經曆,才有意倚重他。

1828年容閑出生在廣東珠海南屏鎮,7歲那年被父母送到相隔一水的澳門私立學校上學。那是一所“西塾”,即接受西方教育的學校,與中國傳統的私塾截然不同。不讀“四書五經”,學西洋算術、圖畫、英文……學校由普魯士人郭士立夫人開辦。郭士立曾是傳教士,擔任過第一任港督璞鼎查的翻譯和香港開埠初期的“撫華道”。其夫人的學校,是教會所辦的馬禮遜學校的預備學校。從1935年入學到1939年郭士立夫人的“西塾”停辦,容閡接受了啟蒙性質的西化教育。學校停辦,他回歸村鎮,靠賣糖果為生。但是郭士立夫人仍然惦記他,托人捎信給容閡,叫他一定要進馬禮遜學校繼續求學。

1843年,馬禮遜學校遷至英國的殖民地香港,成為那裏第一所新式學校。容閡也成了這裏的一名正式學生,校長是美國人布朗牧師。新式學校之所以新,采用中英雙語教學:既講“四書”,做八股文,又教英文寫作、地理、聲樂、幾何、曆史等。四年後,布朗牧師準備回國,他問他的學生,誰肯跟他去美國。容閡站了起來,同時還有兩名中國學生表達了赴美求學的心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