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自千年古國的幼童們,踏上這個新興國家的土地,這一切對他們來說都那麽的新鮮、那麽的奇異:摩天大樓、煤氣、自來水、電鈴,還有一種“升降梯”,當然孩子們最好奇的是他們乘坐的火車。
他們乘坐這種在兩條鐵軌上飛駛的龐然大物,離開舊金山奔向學習的目的地——康涅狄格河畔一座城市。幼童們管它稱作的“春田”。經過七天穿越美洲大陸的火車旅行,最終他們到達了那裏。
“春田”——美國東部新英格蘭地區的一座美麗的小鎮,中國幼童落腳的地方,是他們暫時的家園。容閡帶隊赴美之前,曾經寫信給母校耶魯大學的校長波特先生,一麵告訴他千辛萬苦促成中國幼童留美的好消息,一麵向他請教無論如何安排這些孩子的學習語言和食宿問題。波特先生隨後給康州教育局長諾索布先生寫信,希望諾索布局長能夠讓年幼的中國孩子得到家庭般的溫暖,讓他們盡快學習語言,適應新的生活環境。波特先生和諾索布先生商議決定,將幼童分散住進美國人的家庭。美國人願意接受他們嗎?
消息一經傳開,不少當地的美國家庭表現了出奇的熱情,爭相報名願意接受。第一批幼童到達時,大約一百二十多個家庭做好了接收準備,他們可以接納至少二百多名中國孩子,而首批隻來了三十名。諾索布局長心細如發,他特意給批準負責接待的家庭寫封信,要求他們照料好中國孩子的作息時間,關注孩子的道德培養、中文溫習,注意培養孩子良好的衛生習慣,當心天氣變化,別生病。
認領幼童那天,負責接待家庭的主人們麵帶慈愛之情,領走各自的中國幼童。於是在異國他鄉,中國幼童們有了“家”,有了“家長”和“家庭教師”。至此新的生活掀開了美麗而溫情的一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