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幻滅:晚清洋務運動興衰記

7.亂哄哄,舊朝換新朝

大清國宮闈深處接連發生兩輪皇權的更替。

同治皇帝載淳6歲登基,17歲(1872年)完婚,選妃的時候,同治皇帝喜歡翰林院侍講崇綺的女兒阿魯特氏,慈禧偏偏相中了員外郎鳳秀之女富察氏。雖說最終慈禧遂了兒子的心願,心中卻很不痛快。霸道慣了的主兒,容不得旁人悖逆她,見到小兩口甜甜蜜蜜的樣子,免不了橫挑鼻子豎挑眼地幹涉。同治皇帝攤上這樣的老娘,真是倒了八輩子的黴。

同治皇帝仍有很不痛快的事,或者說隱憂:晃**到那年17歲了,皇太後仍不放手讓他親政。先祖順治爺6歲登基,康熙爺8歲登基,他們都在14歲親政。同治自然不如他們二位,而他在14歲時,皇太後牢牢控製著“聽政”的大權,哪年哪月才輪到他親理朝政呢?等待是一種痛苦的煎熬,慈禧對他過分苛刻,說他這兒不行,那兒也不行。不是嫌兒子“學習未能用心,讀折不成句”,要不就斥責同治“書既不熟,論多別字,曾麵試一二次說話不清”。連嚇唬帶打壓,至於親政問題,歸結為一句話,“皇上典學未成,停幾年再說吧”!如今皇上大婚已畢,繼續拖下去,終不成體統。俗話說,躲得過初一,躲不過十五。貪政戀權的慈禧在一百個不樂意的情形下,決定放權給兒子同治皇帝。

同治十二年正月二十六日(1873年2月22日)親政大典在太和殿隆重舉行,同治皇帝高高端坐在禦座上,接受王公大臣、文武百官們的朝賀。他身後再沒有兩位皇太後指手畫腳了。

撤簾歸政後,慈禧不滿40歲,精力旺盛。皇權不在手的日子,總覺著過得不舒坦。她命同治每日下朝,依舊必到弘德殿加強學習,意在同治尚不成熟;她還要同治遇逢重大軍政事情時要向她請懿旨,時時受她監控。同治皇帝不小了,打心裏膩味母親的掣肘,有時忘記請示匯報,慈禧老大不高興,母子間隱藏的矛盾逐漸加深。同治惹不起他老娘,即便和慈禧政見不同,也得順從,也得照辦,親政成了一句空話。為了不當傀儡,他竭力巴結那個貪權如命的母親,意欲撥巨款修複圓明園,請兩位皇太後去那裏頤養天年,省得守在身邊說三道四,幹預軍政大事。兒子的孝行,討得慈禧滿心歡喜,想不到招致群臣包括恭親王奕訢站出來反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