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幻滅:晚清洋務運動興衰記

6.登門求饒的《馬關條約》

登門求饒的滋味實在不好受。宦海沉浮幾十年的李鴻章明知所接受的使命是最費力不落好、最倒黴不過的差事,無論談判的結果如何,他都將有過無功。所以他帶著最壞的打算去了馬關。

李鴻章赴日之前,日本方麵已經通過美國公使田貝向清政府傳口信——議和的先決條件:1.賠償軍費;2.朝鮮獨立;3.割讓土地。且不說賠償軍費和朝鮮獨立這兩條,光割讓土地就很難辦。那不意味著賣國嗎?背上賣國的罵名,八輩子也洗刷不淨。光緒皇帝召集眾臣商議,紛爭激烈。有的堅決反對割地,就算多賠錢絕不能割地;有的遲疑,說日本人態度強硬,不割地恐怕難成和局。光緒皇帝去請示慈禧太後,慈禧借口她胳膊疼、拉肚子,一推二六五。李鴻章自不敢承擔讓國人唾罵的事,希望田貝跟日本人說說,降低點門檻。田貝回複他想都別想。在這般情形下,光緒皇帝授命李鴻章全權處理,自己看著辦吧。

日本人張著血盆大口,等候李鴻章的蒞臨。談判桌擺在馬關的一家名為春帆樓的河豚料理店中,日方由首相伊藤博文、外相陸奧崇光為全權代表。3月20日,就是清朝代表團到達馬關的第二天,談判正式開始。李鴻章立馬提出先休戰,再談其他,這自然是清王朝最關心的。日方掐準中方的命脈,回應說,休戰可以,.但有條件,於是擺出幾條能雷死人的條件:什麽允許日軍開進天津、山海關,收繳清軍的武器軍需,清政府擔負停戰期間日軍的費用,等等。與其說是“條件”,不如說是訛詐。李鴻章據理力爭,日方不肯讓步。談判開頭便陷入僵局。

世間常常因偶然發生的事件而改變曆史的走向。經曆三天磨嘴皮子的煎熬,李鴻章疲憊地離開春帆樓,坐轎子行在通往行館途中,忽然衝出一個日本青年,他掏槍朝李鴻章射擊,子彈擊中左麵頰,李鴻章當即昏厥過去。行刺者叫小山豐太郎,日本極端分子,他刺殺中國談判代表,目的在於阻止中日和談。結果卻事與願違。蘇醒過來的李鴻章瞧見血染的官服,預感到某種希望的出現。他長歎道:此血可以報國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