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朱登基的那一年,他的兒子已經增加到了七人。老大朱標已經十三歲,擱現在,手腳麻利的已經在找女朋友,甚至有了第一次的親密接觸了。小四也已經八歲,早應該上小學了。朱元璋在天下大事忙得差不多之後才覺得,是得給兒子們取名了。
從出生到八歲,朱棣都是跟著老爸輾轉於炮火之下,以當時的情況,就連朱元璋本人,也不敢相信最後取得天下的一定是自己。雖說幼教非常重要,但無論是朱棣的親媽還是王後馬大姐,恐怕也就隻能管簡單地吃飽肚子哄睡覺,朱元璋更是沒有時間和精力去管。
今天的孩子那是要多幸運有多幸運,他們才是真正的小皇帝。他們的父母會購買很多圖書和光碟來供他們學習,生怕自己的孩子輸在起跑線上,讓孩子參加鋼琴班、美術班、體育班,為培養孩子可以說是不惜代價。他們的投入不可謂不巨大,態度不可謂不端正,目標不可謂不長遠,但實際效果呢,還真是不好說。
而朱棣貴為皇子,學前教育卻幾乎是一片空白,沒辦法,那時候沒有這個條件。他的胎教,就是在娘肚子裏時,不是聽江南的炮火,就是聽朱元璋的斥責;他的幼教,就是跟隨母親,看著軍隊一次次前進又撤退,在軍營裏擔驚受怕;他的早教,就是耳濡目染朱元璋府內森嚴的等級,深深體會到生存的艱難、人心的險惡。
朱元璋打小就是個滑頭,他給地主放牛時,和幾個孩子為了吃牛肉,居然把一頭小牛當場擊斃,就地生火給烤了,吃完之後,把牛尾巴插在岩石上,硬說是牛自己鑽進去,出不來了。
朱棣比他老子幸運,並不用受多少苦,想吃個牛肉不是太難的事,但他也沒有父親這般自由,隻能老老實實待在軍營裏,不能亂跑亂動。盡管還不是皇帝,隻是一個吳王,朱元璋在那些讀書人的慫恿下,已經越來越講規矩、講排場了,即使遠離權力中心的小孩子,也能感受得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