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的冬天,該怎麽說才能做到既不傷害首都民眾的感情,又可確切地表達我的感受呢?真是個難題。
我素來對季節很敏感。
京城,西北風一吹,就滿目蒼涼,沒有什麽詩情畫意可言,難怪台灣作家陳文茜對它的印象是“老覺得它像個孤寂且高大的男人,在沙漠中曆盡滄桑的巨人”。近幾年霧霾又很嚴重,故冬天更加淒枯了,晴空一年比一年少,所以,更難喜歡上它這種無趣的荒蕪:其實,北方的冬天大多一樣,大都是荒蕪的。
北京的春天和秋天很短暫,因此顯得夏天格外漫長;冬天則不僅漫長,而且還很滄桑。由夏日的酷熱到冬天的嚴寒,歲月的流轉從秋天劃過,感覺隻是彈指間的事。
一到冬天,整座城市望出去到處是灰頭土臉的鋼結構建築和紮眼的廣告牌;樹枝也是光禿禿的;天空不是灰色,便是遮天蔽日的霧霾;太陽很多時候看上去像個橙色的大氣球懸掛當空……行走其間,不但視覺上毫無美感可言,而且做什麽都提不起精神來。盡管如此,這座城市依然充滿了生機,擁擠的人群和撲閃的霓虹燈,不遺餘力地告訴每一個人:這裏是繁華的帝都!
這樣枯燥的冬天,讓人相當地渴望下雪。
若是一夜間大雪紛飛,第二天從衣櫃底扯出羽絨服,約上三兩個朋友去郊外瘋玩。之於一個見過黃土高原雪後一片蒼茫世界的人來說,雪後的京郊場麵雖然還是很小,但聊以**。要說我對冬天還有什麽好感,恐怕隻能留給一場大雪之後冰天雪地的唯美了——雖然大城市雪後的靜謐很快會被喧囂淹沒,純淨的積雪立刻會被車水馬龍踩出各種汙濁的黑色印子,但隻要有點積雪覆蓋,總能感知出一點靜謐來的。
難道不是嗎?
遺憾的是,北京的雪一直很少。很多年月裏,整個冬天都過去了,一場正兒八經的雪都等不來。所以,更加不喜北京的冬天。如果說下雪的冬天會有隨之而來的凜冽,沒有雪的冬天,則讓人覺得四季的美感缺了不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