似乎有些節日隻和家鄉有關。比如上九,再比如二月二。
雖然這些節日不及春節、正月十五、五月五、八月十五那般盛大,但在我的心中它們依然非常隆重。每次都覺得有大事要發生,於是提前好幾天就開始做準備,像要參加一個盛大的儀式。
當離開家鄉後,這些隻和家鄉有關的節日就像農曆這一傳統曆法一樣,被我遺忘在了那個西北小鎮,除非有人向我提及或自己閑來無事翻看日曆,尋常日子很少能想起它們來。
可是,對於離家的我,想起來又能如何?是啊,想起來確實沒用,還不如別想起來。
像二月二這樣的日子,想不起來更好,否則,置身這孤寞的城市,想起曾經的歡鬧場景,除了增加一些沒用的憂思外,一點好處也沒有。
可是,如今的時代要真正遺忘一件事是很難的,尤其像我這樣的人。我的微信裏老家人好幾千,翻看朋友圈不到十條消息就有明天是二月二的圖文;打開自己的群,好幾個老鄉把常營村戲場的照片都發出來了:照片中,我的老家王灣村赫然闖入眼中!這個時候,再怎麽假裝,都知道明天是二月二了。
二月二,龍抬頭。
在我度過的所有二月二裏,龍抬不抬頭,我是一點興趣也沒有:和對其他所有節日的期待一樣,我隻關心這天有啥好吃的、好玩的;沒有,我可要大哭一場。不止二十多年前的我是這樣的,二十多年後的今天,我三歲多的侄女聽她奶奶揚言“二月二不給你買豆豆了”,也像過去的我那樣急得大哭。可見,任憑時代如何變遷,那些還沒消失的節日,在每個孩子心中都是同樣神聖!
在我老家,每逢二月二家家都要炒豆豆,有些地方還有打灰簸箕的習俗,在常營村還有秦腔演出;當然,男人小孩最好理一下頭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