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時候使用的錢幣大都是銅幣,出於安全的考慮,人們通常會把多餘的錢裝在壇缸等容器中,藏入地窖或埋在地下,這就是最早的儲蓄方式,一直延續到東漢前後。在秦漢時期,撲滿儲蓄開始出現並盛行,所謂撲滿就是古代專用儲藏錢幣的瓦器。
到了唐朝中期,商業逐漸繁榮,市場上開始出現了櫃坊,專門替人保管金銀財務。有些富商為了財務安全和避免搬運麻煩,就把錢存儲在櫃坊,需要用的時候,可出帖或信物支取。宋代的時候,這些櫃坊演變成銷熔銅錢和賭博的場所,官場加以取締,到元朝時就消失了。
元末明初,錢莊出現,這是一種類似於現代銀行性質的儲蓄店鋪,比世界上最早的意大利威尼斯銀行早三百多年。1897年,中國通商銀行在上海開業,這是中國最早的一家專門從事儲蓄業務的銀行。自此以後,從事儲蓄的銀行在各地得到了廣泛的發展。
由此可見,無論是千年前的古代,還是我們生活的現代,儲蓄一直都是人們關注並踐行的一個生活主題。西方經濟學認為,儲蓄是貨幣收入中沒有被用於消費的部分,既包括個人儲蓄,也包括公司儲蓄和政府儲蓄。現階段,由於多數家庭投資風險的承受能力有限,儲蓄依然是人們打理閑置資金的主要方式。
目前,我國儲蓄存款的形式主要有以下幾種形式:
·活期儲蓄
活期儲蓄是指不約定存期、客戶可隨時存取、存取金額不限的一種儲蓄方式,也是銀行最基本、最常用的存款方式。客戶可隨時存取款,自由、靈活地調動資金,適合於個人生活待用款和閑置現金款,以及商業運營周轉資金的存儲。
·整存整取
整存整取是一種定期儲蓄存款,通常50元起存,存期分3個月到5年不等,本金一次存入,由儲蓄機構發給存單,到期憑存單支取本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