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事發生在十幾年前,恰逢中國房價突飛猛漲的階段。
當時,趙先生在一家互聯網公司工作,月收入5000元。為了準備婚房,他向銀行貸款30萬,加上父母資助的10萬,購買了一套兩居室的房子。當時的房價是5000元左右,趙先生每個月拿出一半的收入還貸款。後來,趙先生的工資漲到了7000元,他想每個月還貸3500元,既能縮短還款期限,還能節省利息支出。可是,對於趙先生的請求,銀行百般不願。
趙先生很納悶:我提前還款不是好事麽,銀行為什麽不樂意呢?
其實,這裏牽涉到國家利率的問題。所謂利率,就是表示一定時期內利息量與本金的比率,通常用百分比來表示,計算公式為:利息量÷本金=利息率。
利率是經濟學中很重要的一個金融變量,幾乎所有的金融現象、金融資產都和利率有關係。當前,世界各國都在運用利率杠杆實施宏觀調控。在經濟蕭條時期,降低利率,擴大貨幣供應,刺激經濟發展;在膨脹時期,提高利息率,減少貨幣供應,抑製經濟的惡性發展。
簡單理解,當國家提高利率時,意味著一個經濟高峰期要過去了,下一個經濟周期就是低迷時期。我們可以把利率的變化作為一個信號,有機地進行消費或投資。對於趙先生遇到的“提前還款銀行不樂意”的問題,其實是有經濟背景的。
2007年,我國的通貨膨脹問題十分明顯,為了抑製經濟過熱,國家多次提高利率。對於貸款買房的人來說,無形中增加了利息負擔。為了少支付金錢,很多人都會像趙先生這樣選擇提前還款。從銀行的角度來說,提高利率是好事,可以多收利息,如果貸款者都選擇提前還款,那麽銀行的收入就少了,它當然會不樂意,甚至推三阻四。
利率在社會生活中是一個不容忽視的因素,嗅覺敏銳的商人對利率的關注從未鬆懈過,因為它是經濟運行的預報。作為普通的百姓,我們也應當多關注利率,它是金融工具和貨幣政策工具,不但影響著國家的經濟走勢,還可以協助我們判斷匯率、基金、股票等行業的情況,有選擇性地進行消費和理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