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到沃倫·巴菲特,多數人都會想到兩個字:股神。
2001年,中國內地與香港股市低迷,中石油股價跌落到1.4~1.6港元時,巴菲特斥資23億元買進。第二年,中石油的股價漲了一倍,巴菲特淨賺了23億左右。不過,他一直沒有賣,從2002~2006年一直持有中石油的股票。
2007年,中石油要回歸中國內地發行A股,全世界都給予了中石油高度的讚譽,中國投資者更是對此滿懷期待。可就在這樣的情勢之下,巴菲特卻在香港股市上分批拋出了手裏持有的中石油的股票,賣價在12~14港元之間,賺了幾百億港幣。
巴菲特賣出股票後,中石油的股價依然在暴漲。很多人都覺得,巴菲特賣得太早了,少賺了很多錢。可是,巴菲特卻說:“我買中石油公司的股票,買的是它的原材料,是從井底打出來的油。當油價超過75美元的時候,我就決定賣出。”結果,當中石油回歸中國內地股市後,香港中石油的股價開始不斷下跌。
巴菲特在投資上的成功,讓許多投資者頂禮膜拜。然而,盲目地效仿並不是一件好事,巴菲特之所以長期持股,做價值投資,是因為他對上市公司有深入的研究,年輕時也有創業的經驗。幾十年的知識積累和人生經曆,讓他擁有了高瞻的目光,並經常與上市公司的CEO接觸,可以及時了解企業的真實狀況,把握最新信息。
投資的方法有很多,不能完全照搬巴菲特,畢竟股神隻是極少數人。我們還是應該腳踏實地去學習股票投資,結合自身的能力與知識,選擇適合自己的投資方法,結合大勢來操作。言歸正傳,我們先來說說,到底什麽是股票?它和其他投資工具有什麽區別?
股票,是對一個股份公司擁有的實際資本的所有權證書,是參與公司決策和索取股息的憑證,不是實際資本,隻是間接地反映實際資本運作的狀況,從而表現出一種虛擬資本。股票持有者憑借股票從股份公司取得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