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陳從周說園

庭院深深深幾許:留園

“小廊回合曲闌斜”、“庭院深深深幾許”,這些唐宋人的詞句,描繪了中國庭院建築之美。

蘇州留園與拙政園一樣,皆初建於明代,亦同樣經過後人重修。其中部假山,出明代疊山匠師周秉忠之手。留園又名寒碧山莊,因為清劉蓉峰[4]重整此園時,多植白皮鬆,使園更顯清俊,故以寒碧二字名之。劉氏好石,列十二峰寵其園,如冠雲一峰,即馳譽至今。

進入留園,那狹長的進口,時暗時明,幾經轉折,始現花牆當麵,僅見漏窗中隱現池石;及轉身至明瑟樓,方見水石橫陳,花木環覆,不覺此身已置畫中矣。恰似白居易“千呼萬喚始出來,猶抱琵琶半遮麵”之詩意。

此園之中部,有山環水,曲谿樓居其東,粉牆花欞,倒影曆曆,可亭踞北山之巔,聞木樨香軒與曲谿樓相對,但又隱於石間,藏而不露。遊廊環園。起伏高低,止於池南。涵碧山房,荷花廳也。其西北小橋,架三層,各因地勢形成立體交通。臨水跨穀,各具功能,又各饒情趣。於數丈之地得之,巧於安排也。翹首西望,遠眺楓林若醉,傾入池中,紅泛碧波,引人遐想,得借景之妙。

園之東部多院落,樓堂錯落,廊廡回繚,峰石水池,間列其前,遊人至此,莫知所至。揖峰軒、五峰仙館、林泉耆碩之館、冠雲樓等參差組合,各自成區,而又互通消息,實中寓虛,其運用牆之分隔,窗之空透,使變化多端,而風清月朗,花影欄杆,良宵更為宜人。

中部之水,東部之屋,西部之山,各有主體,各具特征,而皆有節奏韻律,人能得之者變化而已。而“園必隔,水必曲”之理,於此園最能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