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兩年的廣東文學中,各種風格、各種形式的文學作品如同爭芳鬥豔的百花,各隨其時、競相開放是基本態勢。南粵廣東既是中國改革開放的前沿陣地,也存在經濟發展滯後的廣大地區;既有得風氣之先的文化新潮流光溢彩,新的生活和心靈方式正在旺盛滋長,傳統豐富的原鄉文化亦仍然強韌而富有生機地給人們以浸潤。廣東大地複雜的生活和文化場域可以給廣東作家以豐富的滋養,這是他們的便利和優勢,也是廣東文學這兩年的發展日益繁花似錦的深層原因。當然廣東社會為文學發展所做的努力對廣東文學的生長亦起到了良好的培植作用。
2015年、2016年,廣東為構建文化強省、文學強省,在文學方麵以造文學“高原”、攀文學“高峰”為目標,著力打造“文學粵軍”工程和文藝精品工程,推進文學生產和管理體製的改革,實現了由“專業製”到“簽約製”、“養作家”到“養選題”的質變,對傳統的文學創作體製產生了強烈衝擊。同時廣東在引進文學人才和培養廣東本土作家方麵做了大量工作。廣東這兩年繼續以海納百川的胸懷,按照德、能、勤的情況,不拘一格引進優秀文學人才,並把文學人才的培育提升當作基礎性、戰略性工作來抓,以機製、項目、選題、活動等多種形式吸引、凝聚、曆練人才,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給廣東文學帶來了人才輩出、精品紛紛湧現的良好局麵。此前,廣東已大膽吸收體製外的打工者進入專業作家隊伍,使之成為“打工作家”。2016年11月,“打工作家”王十月和鄭小瓊更是分別被任為知名文學期刊《作品》雜誌社副總編輯、副社長,完成了從“打工作家”到文學編輯再到文學期刊行政業務領導的轉變與成長。同時任命兩名非科班出身的“打工作家”為文學名刊的領導職務,在國內尚屬首次。這充分顯現了廣東近年來在文學事業上積極突破用人藩籬、大力扶持培育一批青年文學骨幹和領軍人物,形成引領廣東文學事業發展的高端人才方陣的重大努力。廣東各級作協、文學社團等組織克服重重困難,開展了多種有意義的文學活動,吸引了不少文學愛好者加入創作隊伍,文學組織的省、市、縣、鎮四級格局逐步形成,使廣東省文藝隊伍不斷壯大,後備人才儲備的底子日益深厚。